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ㄒ唬┛傮w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八八戰略”為統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加快補齊環境治理體制機制短板,細化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二)主要目標。聚焦環境治理關鍵環節和具體制度,重點健全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政府服務體系、法規政策體系、能力保障體系,到2022年,各類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市場主體和公眾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到2025年,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企業自治實現良性互動,環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
二、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
?。ㄈ┞鋵嶞h政主體責任。嚴格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失職追責。省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環境治理負總體責任,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制定和實施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指導、推動、督促各地區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大政方針和戰略舉措。市縣黨委和政府承擔具體責任,統籌推進監管執法、市場規范、資金安排、宣傳教育等工作。建立環境質量綜合排名制度,實行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建立健全“河、湖、灣、灘長制”長效機制。(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
(四)強化目標評價考核。加快構建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完善美麗浙江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加強考核結果的應用,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和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全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省生態環境廳、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監委、省審計廳、省人社廳)
?。ㄎ澹┙ㄈ鷳B環境督察長效機制。落實和健全省委統籌推進督察的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加強中央和省兩級督察銜接聯動,形成完備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體系。完善排查、交辦、核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工作模式,對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方式、內容、程序等進行細化補充,嚴格督察整改。加強省級督察與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環境資源審計監督等工作的銜接配合,不斷提高督察效能。強化監督幫扶,指導屬地政府和企業切實解決一批生態環境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堅決反對、嚴肅查處“一刀切”。(省生態環境廳、省委辦公廳、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審計廳)
三、健全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
?。﹪栏衤鋵嵟盼墼S可制。按照新老有別、平穩過渡原則,推進排污許可證的清理核發,到2020年底,實現全省固定污染源全覆蓋。建立健全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持證排污各項要求,完善企業臺賬管理、自行監測、執行報告制度。開展排污許可證與環評管理融合試點,探索排污許可和環評審批“一個名錄、一套標準、一次審批、一網通辦”的創新模式。(省生態環境廳)
?。ㄆ撸┩七M生產綠色化。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制造業轉型,持續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計劃,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加快行業結構低碳化、制造過程清潔化、資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加快綠色化改造和綠色園區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電鍍、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或清潔化改造。鼓勵企業提供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和資源環境效益。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建立重點品種的廢棄產品規范回收與循環利用制度。(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
(八)提高企業治污水平。加強企業環境治理責任制度建設,嚴格落實污染治理、損害賠償和生態修復責任。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加大先進污染治理技術的應用,加強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和安全監管。對在法定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企業,省級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依法采取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各級地方政府)
?。ň牛┩晟破髽I信息公開機制。排污企業應通過企業網站等途徑依法公開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執行標準以及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對信息真實性負責,接受社會監督。鼓勵排污企業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通過設立企業開放日、建設教育體驗場所等形式,向社會公眾開放。監督上市公司、發債企業等市場主體全面、及時、準確地披露環境信息。(省生態環境廳、浙江證監局)
(十)發揮行業自律、行業監督功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聯結和溝通作用,強化其對企業環境行為的正向引導。督促行業協會、商會推廣行業生產、治污的先進適用技術,完善行業標準體系。行業協會、商會要建立對企業綠色生產、守法排污的監督機制,推動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行業秩序。(省民政廳、省工商聯、省生態環境廳)
四、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
(十一)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拓寬環保監督渠道,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作用,暢通來電、來信、來訪、微博微信、網絡等舉報通道。完善舉報反饋機制,制定實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嚴格落實舉報人保護制度。完善省市縣鄉和重點村五級環境信訪信息搜集與報知網絡體系,建立健全縣級“信訪超市”,實現涉環境信訪問題“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發揮媒體監督作用,暢通新聞媒體征集污染環境問題線索通道,鼓勵新聞媒體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發環境事件、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曝光。建立完善環境輿情的搜索、監控、調處和回應制度,搭建媒體互動交流平臺。(省生態環境廳、省信訪局、省財政廳、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
?。ㄊ┌l揮各類社會團體作用。推動環保社會組織參與環境治理監管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發揮浙江省環保聯合會等社會組織的環保治理效能。依托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調動廣大職工、青年、婦女參與環境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專業能力的引導、培育和扶持,引導具備資格的社會組織依法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充分發揮志愿者組織在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建立環保對話協作機制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公益慈善基金會助推綠色公益發展。(省民政廳、省生態環境廳、團省委、省婦聯、省總工會)
?。ㄊ┨岣吖癍h保素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編寫環境保護讀本,推進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加大環境公益廣告宣傳力度,研發推廣環境文化產品。全面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優先選用環保節能產品,鼓勵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廣播電視局)
五、健全環境治理監管體系
?。ㄊ模┩晟骗h境監管體制。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細化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建立動態調整和長效管理機制。依托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健全完善鄉鎮(街道)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快推進沿海地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相對集中行使海洋、海島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執法權。加強跨區域、跨流域環境監管,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協同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省生態環境廳、省委組織部、省編辦、省司法廳)
(十五)創新環境監管模式。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建立“一圖一指數”問題發現效能評價體系,對區域環境風險實施動態預警。到2022年,屬地環境污染問題發現能力顯著提升,重大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風險顯著降低。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模式,推進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避免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依托在線監控、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優化非現場檢查方式。(省生態環境廳、省司法廳、省治水辦)
?。ㄊ┘訌姯h境監管司法保障。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司法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的溝通協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協同配合、案件移送、證據收集保全、強制執行等工作機制,實現行政處罰與刑事司法的無縫對接。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案件起訴力度,加強檢察機關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在具備條件的中基層人民法院調整設立專門的環境審判機構,統一涉生態環境案件的受案范圍、審理程序等。探索建立“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
六、健全環境治理風險防控體系
?。ㄊ撸﹪栏裆鷳B環境空間管控。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制定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測預警與評估考核。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物多樣性區域優先保護。(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各級地方政府)
?。ㄊ耍娀h境風險防范。加強環境風險防控常態化管理,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強化區域開發和項目建設的環境風險評價,加強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著力防范與化解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加強對重金屬、化學品、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相關行業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監管。出臺核設施規劃限制區管理細則,明確規劃限制區劃定標準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收貯城市放射性廢物保障機制,加強重要核設施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和實驗分析能力建設。開展重點區域、流域、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建立風險監測網絡及風險評估體系。(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
?。ㄊ牛┩晟骗h境應急處置體系。厘清環境應急管理職責,構建省、市、縣三級環境應急預案動態管理機制,強化環境應急演練。推進環境應急處置規范化建設,加強各級環境應急隊伍和裝備專業化配置,推進環境應急指揮管理平臺建設,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完善全省11個社會化省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和救援隊伍,建立環境應急現場指揮官制度,形成“政府主導、多元聯動、社會參與、專業救援”的救援新機制。健全海洋環境風險應急處置體系,切實提高油品、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
七、健全環境治理市場體系
?。ǘ┮幏董h境治理市場秩序。平等對待各類環境治理市場主體,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環境治理投資、建設、運行。規范市場秩序,減少惡性競爭,堅決防范低價沖標、治理費用明顯低于市場價等異常情況。加強對環評報告編制時效和編制質量的考核,規范環境檢測服務市場,加快形成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環境治理市場環境。健全對環境治理技術服務企業的規范化監管制度,探索建立對第三方治理單位污染治理效果的評估制度,建立懲戒和退出機制。(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
?。ǘ唬﹦撔颅h境污染防治模式。深化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改革,提升區域、園區、企業層面的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開展縣域、小城鎮環境治理綜合服務改革試點,實行按效付費。開展園區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治理的一體化服務模式。積極推行環境醫院、環保管家和環境顧問服務,為企業提供定向精準的環境治理服務。引入保險機構等力量探索推進“保險+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環境守法“體檢”服務。鼓勵對工業污染地塊采用“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建設廳、浙江銀保監局)
(二十二)強化環保產業支撐。通過政府采購、建設工程招標等方式引導環境治理企業加強科技創新,重點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通過實行政府優先采購等方式推動環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大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推動環境治理向“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鼓勵企業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產能走出去。(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
(二十三)健全價格收費機制。嚴格落實“誰污染、誰付費”政策導向,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等機制。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建立企業污水排放按水量、濃度實施差別化收費機制,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完善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用能的價格機制,全面實行超定額用水、用電累進加價,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完善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
八、健全環境治理信用體系
(二十四)完善環境信用評價機制。落實國家政務誠信建設要求,完善環境治理政務失信記錄,依托“信用中國”網站依法依規逐步公開。加快構建貫通省、市、縣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信用綜合監管體系和信用聯合獎懲體系。健全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實現環境信用評價重點排污單位全覆蓋,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完善排污企業黑名單制度,將環境違法企業依法依規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評價結果和嚴重失信名單在“信用浙江”網站發布。探索建立村鎮、個人等不同層級環境信用評價規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
?。ǘ澹┘訌娖髽I環境信用信息應用。推行企業環境保護“健康碼”,對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規?;笄蒺B殖場等重點排污單位開展環境信用動態評價。構建以環境信用評級為基礎的分級分類差別化雙隨機監管模式,進一步拓展生態環境信用信息跨部門應用場景,在行政審批、融資授信、資質評定、市場監管等多項領域設置“信用門檻”。推動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認定標準統一、信息歸集機制完善、聯合懲戒措施落地。(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市場監管局、浙江銀保監局)
九、健全環境治理服務體系
?。ǘ┥罨h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撬動生態環境管理模式創新。擴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范圍,建立健全以畝產排污強度為基礎的環境準入制度。推進汽車安全技術檢驗與尾氣檢測“一件事”改革,推動輻射類行政審批“證照分離”改革。完善建設項目環境行政許可一次告知、預約服務、領辦代辦等服務舉措,深化環評“領跑者”制度。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構建“一站式”辦事平臺,實現政務服務由“可用”轉向“好用”。(省生態環境廳)
?。ǘ撸嵤┉h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完善企業治污正向激勵機制,對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地區、優勢企業、優勢項目在環境資源要素指標上給予重點保障。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在能耗強度達標的前提下,對單位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項目,利用新增和騰出的用能空間優先給予保障。完善生態環境執法幫扶機制,出臺輕微環境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目錄,防止“以罰代管”。持續深化“三服務”活動,進一步完善“專家顧問團+科技培訓+社會化推廣”的生態環境技術幫扶機制,出臺支持小微企業園發展的政策舉措,深化企業環保咨詢日制度,到2022年,加快形成縣域有亮點、市域成網絡、省域全覆蓋的生態環境咨詢服務格局。(省生態環境廳、省經信廳)
十一、健全環境治理法規政策體系
(二十八)完善法規規章。推進環保法實施辦法、海洋環境保護、輻射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建設項目環保管理、自然保護區管理、移動污染源管理等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定修訂。鼓勵市級層面先行探索環境治理領域的立法,為全省提供制度經驗。健全改革與立法銜接機制,進一步保障環境治理領域相關改革成果的全面推行。及時清理與國家法律和政策不相符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保持政策執行的規范性統一性。(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省司法廳、各設區市政府)
?。ǘ牛┩晟茦藴室幏丁娀瘶藴室I作用,加快農村生活污水、化學纖維、制藥等排放標準的制(修)訂,推動污染地塊風險評估、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規范等管理規程的制(修)訂,推進長三角標準一體化。在標準制定時加強系統謀劃、超前布局,為企業治污設施改造升級預留必要時間,提高政策可預期性??偨Y提煉各地環境治理領域標準化建設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標準。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環境保護標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配套,健全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推進綠色制造相關產品標準,鼓勵開展各類涉及環境治理的綠色認證制度。(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
?。ㄈ┩晟平鹑诜龀帧9膭罡黝惤鹑跈C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地方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綠色發展專項基金,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對環境治理的支持。不斷深化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探索建立綠色債券貼息制度、綠色產業企業上市獎勵制度、綠色債券擔保獎勵制度等。大力推進排污權交易,進一步完善排污權抵質押融資制度體系。鼓勵發展重大環保裝備融資租賃。(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保監局、浙江證監局、省生態環境廳)
十二、健全環境治理能力保障體系
?。ㄈ唬┙⒔∪块T協同機制。強化美麗辦、治水辦、大氣辦、土壤與固廢辦等議事協調機構在環境治理綜合決策、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方面的職能作用。全面落實《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健全完善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省級各有關部門要制定本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任務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落實情況每年向省委、省政府報告。(省美麗辦、省治水辦、省大氣辦、省土壤與固廢辦、省直有關單位)
?。ㄈ娀h境監管監測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能力標準化建設,按省市縣鄉不同層級工作職責配備相應工作力量,保障一線監測、執法用車,按需配備特種專業技術車輛,確保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匹配。建立環境污染問題發現和查辦激勵機制,對發現重大環境污染問題或者重大行業環境污染隱患,并取得顯著查處效果的地市和部門進行通報表揚,對在查辦重大環境污染違法案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立功嘉獎。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到2022年,形成要素全覆蓋、天地海一體化的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開展環境質量預報預警。(省生態環境廳、省編辦、省財政廳、各級地方政府)
?。ㄈ┩七M數字化轉型。構建區域生態環境信息資源共享數據庫,推動全省范圍內跨部門跨地區的生態環保信息互聯互通。加快以“城市大腦”為標志的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在污染防治、執法監管、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平臺升級迭代,構建“1+N”的業務應用層體系。完善科技成果服務體系,整合各類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到2022年,新設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10個以上環保科技創新團隊。(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大數據局)
(三十四)加強財稅激勵。建立健全常態化、穩定的地方環境治理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到2022年,生態環境治理投入達到GDP比值的3%。持續優化財政專項資金分配方式,重點加強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改造升級等的支持。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完善與“綠色指數”掛鉤的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制度。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省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實施固體廢物處置生態補償機制。貫徹落實好現行促進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稅收優惠政策。(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稅務局)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推進機制、督查機制,確保本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及時落地見效,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