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全?。ㄕ憬?,下同)生態環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美麗浙江這一目標,扭住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個關鍵,凝心聚力、攻堅克難、補齊短板、改革創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勇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主要目標是:確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穩定達標,90%以上的縣級城市PM2.5達標,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省控III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8%以上,徹底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中向好;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6%以上;完成國家下達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碳排放強度目標任務。
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高水平統籌推進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
1.強化美麗浙江建設的總體協調。提請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深入踐行“兩山”理念高水平推進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2020-2035年)》,并召開大會進行部署;圍繞“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會同有關方面開展系列紀念活動。各市和重點縣要完成美麗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充分履行美麗辦職責,強謀劃、強協調、強督查,推動年度工作任務落實。
2.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多層次推進生態文明典型培育示范,在古村落、特色小鎮等培育一批生態文明典型示范點和“兩山”轉化示范點。組織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創建。高水平完成部省共建美麗中國示范區建設任務。
3.加強自然生態保護。完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開展全省自然保護地“綠盾2020”強化監督工作,研究制訂浙江省自然保護地問題點位整改銷號管理辦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調查試點,啟動實施27個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調查項目。
4.加強國際合作和區域共建。積極推進省政府與聯合國環境署合作備忘錄實施。積極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做好長三角環保專題組輪值工作,協同編制長三角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共建長三角“大花園”。
二、推動空氣質量穩定達標,高水平打贏藍天保衛戰
5.推進四大結構調整。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各地各部門協同抓好工業、能源、交通、用地結構調整任務落地。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實施PM2.5與臭氧“雙控雙減”,保持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區域的領先位置。
6.推進“十百千”工業治氣行動。深化10個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工業廢氣清潔排放改造,繼續推進102個重點工業園區廢氣整治,實施1000個工業廢氣治理項目。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專項行動,推進家具和工業涂裝行業水性漆替代,加強臭氧污染天氣下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管控措施。加強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設施臭氣異味治理,提高工業臭氣廢氣收集和處理效率。
7.推進鍋爐和工業爐窯整治行動?;咎蕴?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基本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施13家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建立工業爐窯管理清單,推進八大類工業爐窯綜合治理。
8.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加大柴油車常態化路查路檢和入戶監督抽測力度,基本消除冒黑煙現象。加大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力度。落實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推廣新能源車船,推動靠港船舶和飛機使用岸電。
9.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確保秋冬季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完善各級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企業應急減排措施清單。大力推進道路、建筑施工工地、碼頭、工礦企業堆場揚塵治理和秸稈露天禁燒工作。
三、深化落實“五水共治”和“水十條”,高水平打贏碧水保衛戰
10.持續推進“五水共治”。堅持“減排”和“擴容”兩手并舉,推動水質持續改善和河湖生態健康,確保“水十條”高質量收官。嚴格治水督查,加強統籌協調,切實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城鎮污水監管和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11.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實施100個工業園區(集聚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動生活小區、鎮街等“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研究開展“污水零直排縣(市、區)”創建。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改造和污水收集系統聯網互通。
12.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保護。全面完成285個“千噸萬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建立保護區統一矢量數據庫。推進14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緩沖攔截區建設。抓好千島湖飲用水水源保護,統籌推進新安江流域上下游保護。繼續做好錢塘江、太湖等重點河湖藍藻防控工作。
13.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全面推進我省實施方案,深入整治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完成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水生態修復,出臺水生態健康河湖評價指標體系。
14.強化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啟動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計劃,實施入海河流氮磷減排、排海污染源規范整治、沿岸生態修復擴容三大行動。開展全省岸線入海污染源排查,推進入海河流(溪閘)污染物通量監測,強化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及各項數據聯網,確保入海排污口穩定達標排放。繼續深化灣(灘)長制全域試點,推進“一灣一策”治理。
四、統籌加強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高水平打贏凈土保衛戰
15.健全土壤污染管理臺賬。高標準完成重點企業用地詳查,形成全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一圖一表一報告”。建設全省污染地塊信息化管理平臺,完善污染地塊開發利用部門協同監管制度。
16.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進一步挖掘重金屬減排潛力,鞏固和深化減排成果。加強農用地詳查數據的深度運用,開展相關土壤污染“源解析”試點,組織重點地區落實整治。繼續實施重點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推動完成國家下達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修復和用途管制任務。
17.深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對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的監督指導,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平臺,完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和評價體系,持續推動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農業生產污染防治和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建設,助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五、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創建,高水平打贏清廢攻堅戰
18.全面部署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認真實施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紹興市要完成國家試點建設任務。狠抓工業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全力指導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監管工作,確保應處盡處、安全處置。
19.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繼續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30萬噸/年。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整治提升,大力推進小微產廢企業及實驗室廢物等危險廢物集中統一收運體系建設。
20.提升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夯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加強網格化巡查和執法監管,堅決遏制違法傾倒現象。統一建設固廢治理數字化平臺,著力實現對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等五大類固廢“產生、收集、運輸、處置”的全流程、無死角監管。
21.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充分應用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實施物流和資金流同步監控模式,嚴格跟蹤追溯。繼續開展“動態清零”行動,對貯存超過一年的危險廢物實施清零,切實消除環境風險隱患。
六、立足依法規范提升,高水平推進生態環境督察執法
22.狠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繼續高標準推進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積極協調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迎檢配合工作,根據反饋意見及時研究制定督察整改方案,建立清單,強化督導,舉一反三抓落實。
23.深化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出臺貫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規定的文件,科學構建省級督察制度體系。選取部分重點縣(市、區)、省屬企業開展例行督察,圍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和督察整改不力典型案件開展專項督察。
24.持續推進環境執法檢查。開展春季“清水斬污”、夏季“清廢2020”、秋冬季治氣專項行動,開展全省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開展交叉執法檢查和重點地區強化監督幫扶,保持執法力度不放松。
25.提升環境執法效能。深化行刑銜接,完善與公檢法聯動協作機制,健全舉報獎勵制度,查辦大案要案。加強精準執法,構建以環境信用評級為基礎的分級分類差別化雙隨機監管模式,推進對嚴重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倡導“機器換人”,借助掌上執法、移動執法、無人機船、遠紅外、遙感、在線監測、遠程監控等手段,實現靈敏精準打擊。開展生態環境執法激勵機制試點,充分調動執法人員積極性。
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高水平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26.拓展生態環境領域“最多跑一次”辦事服務體系。開展汽車安全技術檢驗與尾氣檢測“一件事”改革試點,推動輻射類行政審批“證照分離”試點改革。擴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范圍,深化環評“領跑者”制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27.推進生態環境責任體系建設。建立環境質量排名公開制度,推動社會監督和政府履職相向而行。探索固體廢物處置生態補償試點,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規范第三方責任行為,構建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誠信體系。
28.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發布“三線一單”編制成果,優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模式。構建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實現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深化排污許可證與環評管理融合試點、排污許可證證后執法監管試點。健全生態環境違法問題發現機制、督辦機制和整改聯動機制,完善“屬地+部門”“網格化+信息化”“公眾+媒體”的監管模式。開展企業生產過程和環保設施用電量動態監控試點。
29.健全法規標準規劃體系。推進《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辦法》立法進程,開展《浙江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修改)》《浙江省核與輻射環境管理條例》等前期立法工作。抓好化學纖維、制藥、水泥等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污染地塊風險評估技術規范等的制修訂工作。高質量編制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抓緊編制各領域相關專項規劃。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驗收,加強普查數據的開發應用。
八、強化現代治理手段支撐,高水平推進生態環?;A能力建設
30.加強生態環境數字化轉型。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平臺2.0項目升級迭代,充實“一網”“一圖”“一庫”“一中心”功能,發揮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監測監控、污染防治攻堅戰調度與考核、服務企業和公眾等作用。各地要推進已建系統整合、改造,新建應用系統要省里統一規劃,防止多頭建設,各系統要上下聯通、數據共享,努力形成統籌推進、開放共享的全省生態環境數字化體系。
31.加強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升級完善大氣環境監測預報預警平臺;推進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大氣環境區域站建設;新建18個涉氣重點工業園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施大型港口、機場、主要物流通道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升級改造地表水環境預警預報平臺;實施18個長江經濟帶交接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整合優化海洋水質監測站位,啟動杭州灣、樂清灣、三門灣、象山港海上浮標站建設;完成臺州近岸海域區域分界斷面水質監測評價體系試點。推進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標準化提升和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數字化提標改造。
32.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堅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環境應急管理,維護環境安全。推進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深入開展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強化放射源監管,推進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提升重點核設施及敏感區域輻射環境質量實時監控能力。對放射性廢物和廢舊放射源做到應收盡收,基本完成神仙洞放射性廢物處置工作。完善風險防控管理體系,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響應能力。進一步健全信訪工作體系,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33.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實施生態環境科技三年行動計劃,構建全省生態環境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協同推進國家水專項實施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技術集成和應用示范,辦好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技服務活動。加強專家管理,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領域專家庫。深化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改革,推動第三方治理。
34.提升宣傳教育能力。全面推進四類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加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進一步深化世界環境日、浙江生態日系列活動;廣泛開展生態環境科普宣傳活動;繼續做好綠色系列創建工作。
九、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服務助推企業綠色發展
35.強化環境保障政策供給。研究制定推進全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策文件。加強環保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評估,實施好我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研究制定我省生態環境部門支持小微企業園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強重點項目環評跟蹤服務,落實環評審批代辦制度。加強排污權儲備調配,積極保障“四大建設”等重大項目,推動環境容量指標向效益更好的領域和企業流動。加強環境信用差別化管理,完善企業治污正向激勵機制。研究出臺輕微違法行為免于行政處罰目錄清單。
36.強化“三服務”活動。建立健全常態長效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咨詢服務體系,省市縣三級聯動實施“企業環保咨詢日”制度,開展環保服務企業示范行動。充實完善生態環境專家服務團隊,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進行把脈問診,為基層、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制定政策文件時要集思廣益,合理引導預期,確保政策標準的穩定性和操作性。重視加強對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指導幫扶,加大企業復工復產的環保服務力度。
37.強化綠色低碳引領。圍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統籌推進溫室氣體減排工作,摸清“減緩”和“適應”兩本底賬,做好全國碳市場交易相關工作,探索開展未來低碳社區碳排放核算及評價工作,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審核、綠色保險、綠色金融等政策,加強正向激勵,努力推動形成綠色低碳新風尚。
38.強化生態環保有效投資。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繼續將生態環保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確保資金投入力度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適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發展領域,持續擴大生態環保投資。
十、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高水平打造清廉生態環保和鐵軍隊伍
39.提高思想政治建設質量。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充分運用我省“三個地”的寶貴政治資源,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在工作實踐中轉化學習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嚴守紀律規矩,加強政治監督和政治生態建設狀況評估,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落地落實。
40.提高組織建設質量。建立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機關黨委直接責任、黨支部落實責任、紀委監督責任的“五責聯抓”工作機制。實施基層黨組織提升工程,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創建先鋒基層黨組織,提升中間基層黨組織,整頓落后基層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選優配強黨務紀檢干部,建立基層黨組織書記任職培訓和集中輪訓制度,3年內把所屬基層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
41.提高黨風廉政建設質量。深化“鑄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清廉生態環?!绷笮袆雍汀敖ㄔO清廉機關、創建模范機關”活動,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全面從嚴治黨長效機制,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專項檢查、定期思想動態分析、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報告、黨組與紀檢監察組定期溝通等制度。深化廉政教育,切實把教育監督挺在紀律處分前面。深化廉政風險點排查,不斷完善責任清單和風險防控措施。適應垂管體制要求,加強對全系統基層黨建和紀檢工作的指導,推進上下銜接、整體聯動。支持派駐紀檢監察組開展工作,加強機關紀委建設,推進執紀監督問責。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嚴格正風肅紀,切實為基層減負。
42.提高機構隊伍建設質量。繼續做好省以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理順業務體系和運行機制。提升干部人事管理水平,加強生態環保業務培訓和崗位大練兵大比武,弘揚鐵軍精神和先進典型,為廣大干部搭建能干事、干成事的平臺。抓好統戰工作和群團工作,推進職工之家建設,打造核心價值文化。完善生態環境系統財務管理制度,落實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加強內部審計,提高內控能力。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信息公開,化解行政爭議,提高環保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