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供需關系變化是影響企業效益乃至生存的重要外部因素。近20年來,我國煤炭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呈現“馬鞍型”,即上世紀末,煤炭供過于求,市場陷入低迷;2002年至2011年,煤炭供不應求,市場表現良好(黃金期);2012年至2015年,煤炭再次供過于求,市場陷入低迷;2016年5月至今,去產能控產量,煤炭市場供需關系呈較理想化狀態。
筆者認為,未來尤其是“十四五”期間,世界乃至我國煤炭市場供需格局及煤炭供需關系變化主要趨勢如下:
世界煤炭消費總體呈減弱趨向。
已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的北美和歐洲地區等發達經濟體,他們對高能耗的重工業經濟依賴正逐步減少,由此造成該地區逐步脫離和淘汰煤炭,有的大型能源公司加快剝離或退出煤炭業務。西方發達國家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是下降的,歐盟28個國家逐步淘汰煤炭,其中德國宣布將在2038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法國打算2021年底也要關閉燃煤電廠,英國決定2025年前關閉燃煤電廠,西班牙決定2020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芬蘭和荷蘭也決定2030年前完全禁止燃煤電廠。雖然,在亞太等新興經濟體仍保持煤炭需求興旺的勢頭,但就世界煤炭總體而言,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比例是下降的。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比例基本不會上升,甚至還會逐步下降,但煤炭生產及消費總量基數在全球仍是最大的。
新興能源呈加快發展的戰略趨向。
新興能源是指人類新近才開發利用或正在研究開發,今后可以廣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海洋能、可燃冰等。新興能源未來發展的戰略取向是快速成長,實現由小規模到大規模、由高成本到低成本、由點到面的發展,達到分布式、廣泛、高效、低廉使用。隨著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加快和人們對生活環境綠色化要求的呼聲日益高漲,煤炭原始直接燃燒使用會越來越受到嚴格限制(煤炭轉化清潔利用和作為原料使用還會有較大空間)。但必須承認,未來我國新興能源的發展會越來越快,新興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會逐漸上升。反之,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也將逐漸降低,對此,煤炭企業應該早認識,早做準備。
我國煤炭供需地域由過去的分散型向區塊集中化轉變。
中國煤炭供應地大體可劃分為三大區塊:
第一個產煤區塊是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2018年該區塊煤炭總產量26.14億噸,約占全國71%;
第二個產煤區塊是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東北三省,2018年該區塊煤炭總產量5.3億噸,占全國14.27%;
第三個產煤區塊是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甘肅、湖南、湖北、福建、廣西、江西、青海等地,2018年該區塊煤炭總產量3.05億噸,占全國8.3%。
未來,第二、第三個產煤區塊的煤炭產量將呈逐漸遞減趨勢,而第一個產煤區塊的煤炭產量則將呈逐漸增加趨勢。由此可以認定,我國煤炭供需區塊化和逆向分布狀況已成定局。
煤炭供需關系由過去的大起伏波動向小起伏微波動轉變。
由于近幾年國家出臺并強力實施一系列“去產能”“控產量”“減劣增優”“抑消費”、擴張發展新能源和“保長協”“穩煤價”等政策措施,現己筑起煤炭市場穩定供需關系的基礎,包括煤炭產能數量保障、鐵道運輸大通道網構建、政策調控工具的配套等,這些“軟”“硬”條件的日漸完善與鞏固,將極大保證未來相當時期內我國煤炭市場供需的平穩運行。今后或許還會出現煤炭區域性、時段性的供需矛盾,但就總體而言,可以基本判定,未來煤炭供需關系可控,不會出現大面積和長時期煤炭市場供需關系大波動和市場煤價懸崖式大漲大落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