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郵輪港、煤炭港,哪個更現實?
秦皇島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特征非常明顯;與南方一些旅游勝地不同,秦皇島寒冷天氣相對漫長,實際的旅游時節局限于六七八幾個月,不適合全年、全天候旅游;秦皇島在地理位置、人口及城市建設容積率等方面均無法匹配國際旅游港。筆者認為,在秦皇島,旅游只能做副業,不能做主業,依靠旅游無法支撐地方經濟。在秦皇島港棄煤上郵也不現實,郵輪港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對于腹地型郵輪港,城市的航班密度和高鐵密度是吸引周邊客人方便抵達港口的條件;從交通和資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秦皇島均無法與天津、大連、上海作競爭。無論是建設郵輪母港,還是建立國際旅游港,盈利前景渺茫,成功概率低。
秦皇島港是共和國北煤南運的脊梁,是國家能源運輸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于轉型發展問題,筆者認為,等到新能源快速發展,煤炭運輸不再具有優勢,“北煤南運”大通道能力非常富余時,港口轉型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對于秦港而言,迫在眉睫要做的,不是下大力氣轉移煤炭,而是要加大節能環保設施的投入力度,發揮運輸潛力,來應對經濟社會對港口的要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腳踏實地的搞好煤炭運輸業務,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才是上上策。
2、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回顧當年在選擇大秦線的配套港口時,原本考慮天津港,后經過積極爭取,秦皇島港最終勝出,成為了第一通道的下水港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幾十年的建設,秦皇島港終于建成了2億噸的煤炭大港。對于秦港來講,北煤南運大通道早已形成,相應的物流體系已經穩定,并且能夠給秦皇島市帶來巨大的港口收益,給幾十萬人帶來就業機會;秦皇島港除了上繳排污費,還對秦皇島地區經濟有帶動作用,能促進旅游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秦皇島港輸送的主要貨種是煤炭,是國家戰略物資。秦港不同于環渤海其他煤碼頭,周邊港口很多煤碼頭是業主碼頭,主要以中轉自己貨物為主;而秦港則不同,秦港是大宗干散貨公眾碼頭,是共和國北煤南運的脊梁,屢次在國家能源需求增加的最關鍵時刻,擔當煤運主力,秦港發揮著“煤炭價格穩定器”和“北煤南運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按照“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如果把大秦線、蒙冀線合計6億噸煤炭的下水任務全部放在唐山港口,是不科學的,也是非常危險的,這就決定了秦皇島港煤碼頭具有長期存在的必要性。
未來5-10年,是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盡管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沿海地區接納外來電增加;但南方地區煤炭需求也會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北煤南運大的格局不會改變,東南沿海地區的煤炭供應仍主要依靠環渤海港口。預計10年后,煤炭需求會呈逐步回落;但考慮到我國南方地區每年還進口2.2-2.3億噸煤炭,國內煤碼頭碼頭應該是緩慢退出比較安全,畢竟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還將維持相當長時間。
3.沿海煤運形勢分析。
大秦線設計能力為4.5億噸,以中轉晉北煤炭為主,其中,流向環渤海港口約為4億噸;具體下水數量,秦皇島港2億噸,京唐三港1.2億噸,曹妃甸四港0.8億噸。第二運煤大通道是神朔黃線,主運神華煤炭,流向黃驊港2億噸,天津神華煤碼頭0.45億噸。第三運煤大通道是蒙冀線,主運內蒙西部煤炭,設計能力為2億噸,未來全部流向曹妃甸港下水。此外,新投產的運煤鐵路:瓦日線主運煉焦煤,從日照港下水;蒙華線,直達至兩湖一江,但是,瓦日和蒙華兩線對沿海煤炭運輸市場沖擊有限。
我國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能為8.24億噸(包括正在進行調試的曹妃甸華電煤碼頭),去年,我國環渤海港口實際完成煤炭吞吐量7.27億噸。今年1-7月份,環渤海港口煤炭發運數量同比增加540萬噸,增幅較小。主要原因:受外部環境影響,宏觀經濟尤其工業經濟不景氣,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影響用電量和耗煤量;今年后五個月,受去年下半年完成吞吐量基數高,以及沿海煤炭需求弱勢運行等因素影響,沿海煤炭運輸形勢非常嚴峻;悲觀的估計,今年環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可能會同比持平。,
但困難是暫時的,今年,環渤海港口煤炭發運受挫,是個極特殊情況,不能成為放棄第一運煤通道,拆掉大秦線和秦皇島港的理由。我國經濟總體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城鎮化快速推進期;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制造業的創新發展,城市用電量的增加,互聯網數據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明年,隨著宏觀政策支撐力度進一步加碼,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拉動力度逐步改善;企業開工率的增加,需求回暖,沿海煤炭市場將逐漸走出低谷,環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有望回到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