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羅忠河 報道
12月23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2(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以線上視頻形式成功舉辦。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致辭。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原司長鞠建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宏啟、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總工程師雷平喜、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李樹斌、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秘書長史萬利、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做主題演講。
與會嘉賓圍繞“夯實基石計劃 保障資源安全”的論壇主題,聚焦宏觀經濟政策導向、“雙碳”目標下高質量建設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鋼鐵原材料保供穩價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討,累計吸引1.22萬余人次進入直播間觀看參會、參與討論和留言互動。
駱鐵軍在致辭時指出,我國已經站在世界鋼鐵生產第一線,正在向鋼鐵強國邁進,但是沒有資源強國的保障和支撐,鋼鐵強國的基礎就不會穩固和牢靠。為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優化原料供給結構,鋼協向國家有關部委上報了開展 “基石計劃”的建議。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委對此高度重視,正式啟動實施了“基石計劃”國內鐵礦資源推進工程。
據駱鐵軍介紹,目前“基石計劃”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國內鐵礦項目審批明顯加快,各地對項目審批的態度由最初的不主動轉變到現在的加速度。二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今年前10個月,我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3.2%,投資增幅居采礦業之首。三是部分重點項目加快研究推進。目前已有6個重點鐵礦項目開建,建成后可新增鐵精礦產能近3000萬噸,其中全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山西鞍山鐵礦項目于11月16日正式開建。該項目保有資源儲量13億噸,涉及年產鐵精礦千萬噸級,將為我國貧鐵礦資源綠色高效開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鋼協也在積極開展“基石計劃”海外礦開發、廢鋼回收利用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駱鐵軍強調,鋼鐵工業和鐵資源產業處于基礎原料的上下游,兩者密切相關,要努力在資源開發方面形成共識、攜手推進,使鋼鐵產業鏈變得更加協調、更加健康、更可持續。我國鋼鐵強國正在努力實現,但資源強國仍然任重道遠?!盎媱潯毕嚓P工作雖然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基石計劃”國內鐵礦開發、海外資源開發以及擴大廢鋼應用工作取得新進展。
牛犁從今明年世界經濟發展前景、2022年我國經濟邊際變化、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2023年中國經濟前景判斷四個方面,做了《政策加力形成合力 推動經濟整體好轉——2022-2023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展望》主題報告。
牛犁分析稱,盡管內外部環境異常復雜嚴峻,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支撐未來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展望2023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激勵各地鼓足干勁、迎難而上,不斷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宏觀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生產端穩步恢復,需求端動能增強,物價水平保持平穩。他初步預計,明年我國經濟增速大體在5.2%左右。
王運敏院士在題為《戰略金屬礦產資源安全供給及科技支撐》的主題報告中指出,經濟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基礎,資源安全既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安全的保障。只有保障了資源安全,保障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基礎原料,才能有經濟的安全。因此,資源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壓艙石。而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未來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直接關乎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當前,礦產資源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
基于國內外戰略礦產資源的需求、國內礦產資源的稟賦、我國礦產資源生產供給情況等影響因素,王運敏院士系統分析了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形勢。他強調,勘查和開發是同等重要的,礦產資源只有采出來、用起來才能體現價值,不能只勘查不開發、只增儲不增產。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戰略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能力與水平,是提升國家資源供給保障能力的關鍵,是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因此,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發展地、全面客觀地看待礦產資源形勢;要著力提升金屬礦產供給水平的科技支撐,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已有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能力,實現戰略資源高質量增效提產,全面創新新建基地的架構與開采模式,超前謀劃儲備基地的數量與規模;要自主研發國際先進的采礦裝備,改變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夏農在做《積極主動 扎實工作 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開發建設》主題報告時指出,國內鐵礦項目建設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較快發展,技術進步、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等不斷完善,一些地區鐵礦資源開發的比較優勢不斷提高,以前在技術、經濟上不具備開發條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這些都是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的客觀基礎和有利條件。從全國范圍看,當前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比以往更加具有潛力和空間。
他強調,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要統籌處理好國內鐵礦資源勘查、礦山開發和環保安全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研究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支持國內鐵礦規?;⒓s化開發和綜合利用,有效解決項目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加快推動國內鐵礦項目建設。針對如何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提高我國鐵礦資源供給能力,夏農一級巡視員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完善協調推進機制;二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三是科學制定目標任務;四是強化環保能耗安全;五是切實加強組織實施。
鞠建華在題為《礦產資源形勢及管理趨勢解析》的主題報告中,梳理回顧了近年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以及主要礦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貿易概況,并系統分析了未來重要礦產資源需求趨勢和當前我國礦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他指出,我國礦產資源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將加快增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由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轉變。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應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不斷完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政策。
熊宏啟在做主題報告時重點介紹了《鞍鋼礦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他表示,鞍鋼礦業將以打造五個一流(一流成本管控、一流體制機制、一流創新能力、一流生態環境、一流智能制造)為發展路徑, 以打造世界級成本、世界級規模、世界級產品為標的,以建設世界一流資源開發企業為戰略目標,著力提升資源保障能力,補鏈延鏈強鏈,切實維護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他還介紹了鞍鋼礦業的發展目標,即以“基石計劃”為契機,確立了比肩國際四大礦山的追趕目標, 2025年鐵精礦產量力爭達到3000萬噸級,2030年達到6000萬噸級,有力支撐鞍鋼達到億萬噸級水平。
雷平喜在做主題報告時在分析全球鐵礦石供需形勢后指出,縱觀未來全球鐵礦資源供需格局,一是不缺資源,二是不缺供應,三是質量有保障。那么,為什么我國鐵礦石還存在安全保障問題,而且形勢還十分嚴峻?
他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是從我國粗鋼生產和消費來看。過去15年(2006到2020年),我國累計粗鋼產量110.37億噸,累計生鐵產量98.3億噸,累計進口鐵礦石119.1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74.65%。預計未來15年(2021年到2035年),我國累計粗鋼產量159.54億噸,累計生鐵產量124.16億噸,累計進口鐵礦石155.48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75.98%。未來15年無論是粗鋼、生鐵產量還是鐵礦石進口量都將超過過去15年的總和,鐵礦石缺口超過150億噸。
二是從我國進口鐵礦石數量來源來看。來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占進口總量的82.9%。
三是從鐵礦石進口運輸通道來看,進口鐵礦石86%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和松巴海峽,93.9%需要經過南海。運輸通道一旦出現問題,進口鐵礦石面臨斷供的風險。
四是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看。全球資源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族主義思潮和情緒在全球范圍內抬升,疊加疫情和地緣沖突也增加了鐵礦石原料供應的不確定性風險。
五是從我國鐵礦資源稟賦來看。無論是如何加大勘查開發的力度,都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未來15年也不會有根本性緩解。
六是從“走出去”開發海外資源的來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海外權益礦在我國鐵礦石進口量中占比仍然不足10%。
七是從國際鐵礦石供應格局來看,四大礦供給壟斷格局已形成,并且不斷加劇。盡管我國是鐵礦石最大的買主,但對國際鐵礦石市場的影響有限,在國際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也不大。
他說,通過理性分析客觀判斷,毫無疑問,鐵礦資源已成為影響我國鋼鐵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能否持續穩定、及時足額足量、經濟的獲得所需要的鐵礦資源,將直接關乎國家安全,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李樹斌在做主題報告時認為,廢鋼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從事廢鋼產業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是廢鋼產業保就業、保民生。粗略計算,回收廢鋼鐵可以拉動幾百萬人就業和生存。二是為國家無廢城市建設保駕護航。三是打造綠水青山生態效益顯著。2021年,廢鋼鐵消耗總量是2.26億噸,對比使用鐵礦石冶煉減少了3.62億噸碳排放,節約了0.79億噸標準煤、3.84億噸新水,少用了3.84億噸精礦粉。打造綠水青山,廢鋼鐵產業可謂功不可沒。
他最后信心滿滿地說,我國廢鋼鐵產業未來發展就是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將以大型鋼鐵企業為依托,以廢鋼鐵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及大型廢鋼鐵企業為引領,運用區塊鏈+廢鋼鐵場地運營管理項目、廢鋼智能化自動檢驗系統、高效節能環保的廢鋼鐵加工裝備,推進降低企業稅負,平抑稅收洼地的影響,堅持標準質量,加強規范管理,建立有序的廢鋼鐵加工配送體系,不斷提高煉鋼廢鋼比。到“十四五”末,全國煉鋼廢鋼應用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把廢鋼產業真正打造成產業化、產品化、區域化、規?;墓I化體系,為我國鋼鐵工業超低排放和綠色高質量發展開創新格局做出新的貢獻。
據崔丕江介紹,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10月份,全國焦炭產量3.97億噸,同比增長0.1%,其中鋼鐵聯合焦化企業焦炭產量1.01億噸,同比下降1.4%,其他焦化企業焦炭產量2.95億噸,同比增長0.6%。預計全年焦炭產量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對于2023年鋼鐵和焦化行業的發展環境,他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他說,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力度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持續優化,為經濟全面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和戰略措施將逐步落實,經濟增長速度應進一步加快。因此,他對中國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應充滿信心,我國宏觀經濟和煤炭、鋼鐵行業發展形勢不斷改善,焦化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會自然變好,預判2023年鋼焦企業應比2022年發展環境會有所改善。
他認為,從短期看,焦化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將處于盈虧平衡或小幅盈利狀態。從長遠看,隨著我國廢鋼積蓄量逐年增多,消費量和鋼材需求的下降,焦炭需求將呈現逐步減少的趨勢,焦炭市場競爭激烈將是常態,焦化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容樂觀。
對于2023年鐵合金行業發展趨勢,史萬利有3個基本判斷:
一是鐵合金行業早已完全市場化,2023年或者更長一點時間整體會處于低水平相對平穩運行態勢。
二是行業伴隨著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加快,優勝劣汰、轉型升級,行業格局將要發生大的變化。比如說,12500千伏安以下普通鐵合金礦熱電爐要被全部淘汰。
三是行業管理將逐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企業間的競爭逐漸體現為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他說,市場畢竟是市場。對于市場經濟規律,我們只能適應。怎么適應?那就靠你自身的生存能力,靠你自身的轉型升級來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范鐵軍做主題報告時在分析我國鋼鐵行業原材料保障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行業構建長期、高效、穩定、多元的高質量資源保障體系的重要性。
他說,從供應側角度來講,首先要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資源保障體系。對國內礦來說,要穩產量、調結構,確保高質量;對進口礦來講,要建網絡、保渠道,確保長期高效;對貿易體系來講,要控風險、促發展,確保平穩安全;從權益礦來講,要拓資源、基地化,確保可持續。其次要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原材料保障格局。從穩定國內循環的角度來看,國內企業要通過綠色化、智能化、基地化、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在“六化協同”來增加國內礦的供應量。從促進國際循環的角度來看,一要擴大優質再生鋼鐵料的進口,緩解國內保障的不足;二要實施國家資源戰略,全方位服務企業參與全球資源開發;三要培育國際級的礦業投資平臺,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開發;四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以產業鏈的模式實施走出去;五要以行業為主導,建立更為全面、系統的海外礦業投資項目風險評估體系;六要針對境外礦山開發設置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基金、礦業開發基金等,對“走出去”項目在資金項給予支持。
從需求側角度來講,一方面要加大兼并重組的力度,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因為鐵礦供需雙方地位不對等,導致定價話語權很弱;另一方面要加大工藝和技術創新力度,減少鐵礦石、焦炭、煤等傳統原料需求,如提高電爐煉鋼比例、推動熔融還原煉鐵技術創新、發展氫冶煉技術等。
冶金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彭鋒、礦山處副處長張松波分別主持上午、下午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