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首日,貿促智庫論壇暨《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發布會在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貿促會主辦,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承辦,來自政府部門、智庫機構、科研院所、中外企業、國際組織、主流媒體的150余人出席論壇。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先后致辭。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世界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中國貿促會以“全球供應鏈促進”為主題,舉辦首屆貿促智庫論壇,與各位專家學者、工商界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共話合作發展大計。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任鴻斌在致辭時表示,中國貿促會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充分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優勢,扎根行業企業,全力打造外經貿領域高水平應用型智庫。中國貿促會立足全球視角,把握國際國內產業發展大勢,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深入研究,完成《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首次從全球視角開展供應鏈促進研究,首次全面量化分析全球供應鏈發展趨勢,首次構建全球供應鏈促進分析體系,圍繞推動全球供應鏈技術創新、開放合作、互聯互通、包容發展等系統地提出工商界建議,是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倡議。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陳建安發布《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
當前,全球供應鏈擾動因素增多,各界對全球供應鏈發展趨勢見仁見智。但是,《報告》通過全面量化分析發現,全球供應鏈發展呈現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等趨勢。在供應鏈區域化方面,歐洲、東亞、北美供應鏈區域化特征最為顯著。德國、中國、美國分別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在供應鏈多元化方面,受地緣政治沖突、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歐洲跨國公司加快供應鏈多元化步伐,電子產品和紡織品供應鏈多元化特征顯著。在供應鏈數字化方面,通信行業供應鏈數字化程度最高,信息技術及信息服務業次之,金融業供應鏈數字化國別差異較大。在供應鏈綠色化方面,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全球供應鏈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報告》構建了全球供應鏈促進體系。包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多雙邊經貿規則、主要經濟體國內政策、技術進步、金融服務等五個維度。其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全球供應鏈運行的硬件基礎,減少全球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運行障礙,提升全球供應鏈響應速度,為全球供應鏈上中下游密切協作提供可能。多雙邊經貿規則構筑起全球供應鏈制度框架。多邊經貿規則是全球供應鏈布局的制度基石,在全球范圍內降低貿易投資壁壘,區域經濟協定加速成員間的供應鏈合作。主要經濟體的國內政策影響全球供應鏈發展方向。當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時,全球供應鏈布局成本將會大幅下降;反之,實施脫鉤斷鏈政策,就在人為阻礙全球供應鏈布局。技術進步加速全球供應鏈創新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方式,使全球供應鏈出現縱向延長和橫向擴維兩大新變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綠色低碳技術,在促進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金融服務增強全球供應鏈發展韌性與活力。國際金融機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全球供應鏈包容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和供應鏈金融助力企業防范供應鏈風險,增強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的能力。
《報告》總結了中國促進全球供應鏈的成功實踐以及為促進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提供的機遇。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為促進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有力支持。在多雙邊規則方面,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進雙邊和區域合作。在供應鏈促進政策方面,中國從戰略層面重視供應鏈建設,提出全球供應鏈合作倡議。在技術進步方面,中國支持企業運用數字化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有效解決全球供應鏈信息不對稱、環節不透明、發展不環保等痛點問題。在金融服務方面,中國通過發起設立國際金融機構及投資基金,加快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助推全球供應鏈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延伸。此外,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為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提供了四大機遇。即規模超大成長性好的市場機遇、產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合作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機遇和各類要素加速聚集的創新機遇。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所長王彬文、通用電氣醫療全球副總裁史達健、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錢堃分別以數智時代供應鏈發展新趨勢、醫療科技創新、創新和產業協作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主持圓桌討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吉勤,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江志國,渣打中國副行長兼個人、私人及中小企業銀行部總經理李峰,聯合國貿發會議技術和物流司貿易便利化專題負責人Poul Hansen圍繞“全球供應鏈促進經驗與建議”的主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