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通訊員 宋世亮 黃智強 攝影報道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史館,各地前來參觀取經的人員絡繹不絕。如今的永聯村,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蘇南農村發展成中國農村現代化小鎮,走在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前列,成為聞名全國的富裕村。說起村里的巨大變化,父老鄉親們紛紛對記者說,這一切是與現任村黨委書記吳惠芳退役16年來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分不開的。而作為一名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干部,吳惠芳卻說,這是他的使命責任。
圖為吳惠芳
吳惠芳:我作為一名黨員,而且還是永聯村的黨委書記,我的使命責任就是帶著農民兄弟實現共同富裕。在10.5平方公里的范圍之內,我所在的村,包括我們的鄉村企業,現在發展演變成為了一個小鎮,而且它還走在了全國農村發展的前列。
能夠帶動永聯村在新時代如火如荼地發展,得益于吳惠芳25年軍旅生涯的培養和積淀。1980年,20歲的吳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學院學習軍事指揮,由于表現突出,入學第二年就入了黨。軍校畢業后,吳惠芳隨部隊參加邊境作戰,經歷了血與火的歷練,一步步成長為部隊優秀指揮員。1998年,時任團政委的吳惠芳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隨后,又參與組建全軍第一支兩棲機械化步兵團,工作成績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年僅42歲就擔任某師政治部主任。2005年吳惠芳轉業時,原本可以進省城杭州安置,但父親吳棟材兩次來找他,動員他回家鄉農村帶領鄉親們謀發展。
圖為吳惠芳在進行抗洪戰前動員
吳惠芳:第一次聽父親講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議。1980年,我復讀參加高考,就是想要離開農村、走出農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還要再回到農村呢?
吳惠芳的父親吳棟材是永聯村的老書記。1978年,這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三等甲級傷殘軍人回到永聯村,在此后的歲月里,他帶領村民們建起了后來成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的永鋼集團,完成了窮村變富村的華麗轉變。后來,永聯村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急需高素質管理人才,老吳書記在四處招賢納才的同時,也將目標鎖定了自己的兒子吳惠芳。
吳惠芳:我父親1978年在村里擔任書記,1984年村里自籌資金30萬元辦起了鋼廠,幾十年來,他把村莊建設和企業發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
面對年近古稀的父親和那雙期待的目光,吳惠芳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最終答應了父親。2005年秋天,吳惠芳自主擇業回到永聯村,經組織推薦、上級考察和黨委任命,擔任了村黨委副書記,同時被永鋼集團董事局任命為集團副總經理。
吳惠芳:作為一個兒子,面對一個近70歲的老人,我到永聯村工作是盡忠與盡孝的統一。既是對父親負責,更是對老百姓負責,也是對黨忠誠的體現。我們在部隊的時候,帶兵備戰,保家衛國,踐行宗旨,但是發展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帶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同樣是黨的中心工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
回到永聯村后,為了盡快掌握農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特點,吳惠芳在加強學習的同時,深入鄉村一線和企業的生產車間了解民風民情,多次與村干部、企業干部座談交流,以便盡快摸清村里企業的情況。
吳惠芳:在部隊25年時間的積累,讓我到永聯村工作之后能夠較快、較好地進入角色和履行職責。當時,我每天凌晨4、5點鐘就起床,學習農村的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確實進入了一種理論換裝、知識更新的惡補狀態。
25年的軍旅生涯,賦予了吳惠芳融入骨髓的銳氣和堅韌,培養了他把握大局、判斷趨勢的能力素養。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會議首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永聯村成為了張家港的首批試點村。吳惠芳當即主導制定了《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永聯的決議》,并繪制出一幅永聯小鎮的規劃圖。
吳惠芳:當時我組織了一些同志,把村里所有的河道、道路、建筑等等,準確地標識到地圖上。10年以后永聯村的空間規劃是什么,永聯村今后的模樣是什么,已經有了一個輪廓和規劃。
十多年來,這張地圖被不斷修改,一個新農村的輪廓在蘇南大地逐漸成型。村里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們全搬進了樓房,村里還建起了苗木基地、糧食基地、花果蔬菜基地和特種水產養殖基地。
圖為永聯小鎮
永鋼集團是永聯村的村辦企業,1984年創辦以來,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集采礦、煉鐵、煉鋼和軋鋼為一體的大型聯合鋼鐵企業。吳惠芳發現,全體6000名員工中,本科生僅有37人,難以支撐永鋼集團未來的發展。于是,吳惠芳提出了加大力度引進大學生的建議。
吳惠芳:鋼鐵企業對設備設施、技術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你只有先進的設備設施,沒有一支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隊伍,那就產生不了良好的效果,設備就發揮不出最大效能而變成廢銅爛鐵,要想設備和人實現最佳結合,唯有招收高學歷人才。
在吳惠芳的主導下,永鋼集團從2005年底開始每年招收300名大學生,連續10年,共招收了3000人,使大學生在員工中的比例達到了30%以上,為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時,他還大抓企業文化建設,為永鋼集團健康發展形成良好風氣。
吳惠芳:部隊管理的原則和方法對企業同樣重要。后來我們就成立了企業文化處,同時,把共青團、婦聯等組織也完善了起來,還建立了讓組織更好發揮作用的一些考評指標體系,讓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發揮作用。
2015年,吳惠芳接任永聯村黨委書記,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調整鄉村治理結構上,逐漸構建了農業全產業鏈體系,一手創建了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并舉辦“永聯美食節”,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
吳惠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多的是經濟指標,老百姓的口袋富了,經濟收入有增長,產業方面有發展就可以了。我們永聯村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現代化邁進轉變,必須實現三個結構的轉型。第一,是產業結構的轉型;第二,是治理結構的轉型;第三,是班子隊伍結構的轉型。
回村擔任干部這些年,吳惠芳將群眾利益舉過頭頂,把“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作為不懈追求,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村里不僅建起了占地15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還建立了養老尊老、助學獎學、生活補助等多項福利保障,并通過成立勞務公司、保安物業公司,吸納了近1500名低技能勞動力就近就業。
每年年初一,永聯村組織孤寡老人一起包餛飩過新年。圖為2014年1月31日,吳惠芳和老年人在永聯愛心互助街一起包餛飩
吳惠芳:不讓農民掉隊,我覺得,既是黨性,也是我們基層黨委書記的責任。當你跟老百姓打交道多了以后,你更多的關注點,不會放在那些先富裕起來、走在前面的人,更多關注的是那些落在后面的群體,補齊他們的短板,提高整體的水平。
在部隊工作多年,吳惠芳有著濃厚的軍旅情懷,為了幫助退役戰友就業創業和發揮退役軍人在社會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2015年底,吳惠芳招收300名退伍軍人加入永鋼集團,2018年還注冊成立“橄欖綠驛站”,為社區退役軍人提供幫助。
吳惠芳:我們家兩代村書記都先后參過軍、打過仗,為退役軍人提供幫助也是我們自然的情感表達。他們雖然退伍了,但他們的軍人情結和對軍旅生涯的懷念是一直存在的,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現實的困難,讓他們牢記自己曾經是個兵,退伍不褪色,在建設崗位上同樣發揮好作用。
作為村黨委書記和企業領導,雖然手中掌握權力,但這些年吳惠芳始終像在部隊時那樣嚴格堅持黨性原則,清正廉明,以公道正派的作風推進永聯村的各項事業發展。
圖為2016年5月21日,吳惠芳在永聯村“兩學一做”會議上強調戴黨徽的重要性
吳惠芳:比如說拆遷,有親戚想要提前安置,他知道在我這兒行不通,就會去找我的母親或者岳母來跟我講,我就跟她們講清楚,想要提前安置是不可能的,另外我也和家人講清楚,你們不要接這樣的活,我不會因為你們而放棄原則。
吳惠芳的妻子在杭州工作,在部隊時因為工作忙碌,他很少陪伴妻子和女兒,轉業回到張家港農村這些年,他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永聯村的事業中,與妻子和女兒聚少離多,依然是他的生活常態。
吳惠芳:我在部隊時就跟妻子說,等我轉業以后,陪她走遍杭州的山山水水。她聽了也很高興,一下子買了幾套運動服。后來幾年時間過去了,運動服還是新的。村里太忙了,所以在這些問題上面對家人確實心里很愧疚。
一張藍圖繪到底,與時俱進謀發展。這些年,永聯村的農業農村建設“現代化樣本”引人矚目,吳惠芳的奮斗和奉獻也獲得認可,先后被評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和全國道德模范,并作為新農村建設領頭人和優秀退役軍人的代表,站在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慶典群眾游行的彩車上。
脫下軍裝,扛起擔當。退役16年來,從一名軍隊優秀指揮員到新農村建設的探索者和帶頭人,吳惠芳踐行忠誠于黨、服務人民的初心,在人生的第二戰場,書寫著一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對黨和人民的熱血忠誠。
吳惠芳:我把25年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部隊,部隊把培養了25年的吳惠芳也奉獻給了永聯村。雖然我離開了部隊的崗位,在農村村黨委書記的崗位上工作,但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一致的。從軍營到農村,變的是崗位,但不變的是使命、責任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