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調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到在此基礎上增加“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不僅意味著當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已由偏重強個體的單點發力變為注重協調的多點合力,也表明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路徑更加明晰,更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那么,如何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呢?關鍵在“合”字上。于鋼鐵行業而言,集中上下游優質資源合力要做好兩個方面工作。
一方面,明晰自身優質資源,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切實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這是“合”的前提。
從國內發展大環境看,科技創新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在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重組后的科技部將不再參與具體科研項目評審和管理。同時,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于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所有大中小微企業,只要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以科技來提升企業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科技部都將全力支持,并且在權利、機會和規則3個方面給予平等支持。從行業發展來看,鋼鐵行業近年來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強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多項原創性引領性技術取得突破,高端產品國產化替代及產業化應用步伐明顯加快,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明顯提升,一些優秀鋼鐵企業已經掌握了世界領先的節能減排技術、低碳冶金技術。但同時,行業基礎研究不夠、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的這一長期存在且不容忽視的問題也亟待高度重視。
隨著鋼鐵行業挺進創新“深水區”,我們必須切實摒棄“急功近利”的短期發展思路,踏踏實實做好長期科研項目規劃,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自我革命的態度,正視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好短期與長期、舍與得的關系,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努力夯實行業科創基礎,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另一方面,協調用好產業鏈優質資源,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加快凝聚產業攻關“突破力”,有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這是“合”的關鍵。
從上下游產業鏈來看,鋼鐵行業與上游行業在資源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綠色選礦技術等方面有著共同需求,而下游行業對鋼鐵材料輕量化、綠色化等的要求也為鋼鐵企業研發、供給確定了方向。目前,鋼鐵產業鏈存在的產品、工藝與裝備3個鏈環連接不夠緊密等問題需重視,此外在高端產品“卡脖子”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方面也亟須凝聚合力進行攻關。
對此,鋼鐵行業要主動承擔鏈主責任,做好3個方面工作。一是對接上游,鋼鐵企業可參股或控股上游資源型企業,協作開發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的新技術。二是以鋼鐵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整合多學科、多團隊優勢,推動各類創新平臺與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開展交流,促進多方協同合作、攻關,提升鋼鐵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研發能力,打造鋼鐵創新生態圈。三是建立以下游重點需求用戶為主導、多方參與的技術攻關聯盟,匯聚優勢創新資源持續開展研發攻關。總的來看,可以通過產業鏈的整合、貫通來連通需求端和供給端,如搭建相關平臺,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建立一個“選題、投入、組織、應用”一以貫之的創新鏈,推動自主研發與合作創新相結合,有效提高創新資源的整合能力與效率。
此外,針對競爭性領域的弱項環節,鋼鐵企業可探索更加包容、寬松的激勵機制,積極培養行業創新型高端人才,讓更多鋼鐵領域科技工作者有機會、有空間放手一搏。(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