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個標準化碳鏈協同治理服務項目,‘千億綠鋼’行動針對‘政企銀’三方的剛性需求,服務于綠色鋼材產業鏈,打造了各方協同綠色發展的實效場景?!痹?月13日的“千億綠鋼”行動發布會上,中碳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兢如是說。
據介紹,“千億綠鋼”行動是由中國首家以“碳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業的央企創新公司中碳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碳基”)攜手北京通州區運河商務區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策劃,協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技術經濟學會以及鋼鐵企業、采購單位、施工企業、金融機構等十數家單位共同推進的大型公共服務項目。
發布會著重介紹了建筑產業鏈協同降碳的創新行動——“千億綠鋼”行動,并發布了國內首個整合“標準認證+生產采購+金融扶持”功能的標準化碳鏈平臺。發布會展現了綠色建筑領域降碳價值化、產業鏈協同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成功探索與實踐。
為此,北京市通州區委常委,北京市通州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蘇國斌表示,運河商務區攜手中碳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各方聯合發起“千億綠鋼”行動,從整個國民經濟體系里處于關鍵位置的建筑行業破局,構建建筑產業鏈綠色協同機制,務實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千億綠鋼”公共數字服務平臺發布
會上發布了“千億綠鋼”公共數字服務平臺,向綠鋼交易各方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诜掌脚_提供標準評定體系,實現綠鋼碳足跡全過程數據治理與競爭力提升;服務于綠鋼采購流程,打造全方位交易市場;引入金融支持服務,加速綠色低碳鋼材供應鏈的形成,從而實現降碳價值化,在落實“雙碳”目標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現場,李兢指出,碳基礎設施建設即碳基建,其核心觀點是發揮“碳”作為未來社會發展核心計量單位的基礎性作用,構建碳相關要素聚集與流通的公共底層服務系統?!疤蓟A設施可以類比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為“人、車、物”等多要素提供了流通平臺,同樣,碳基礎設施實現了碳數據、碳技術、碳資本的有機統合,為碳相關要素的聚集與流通提供了公共服務平臺?!?/div>
據悉,該“千億綠鋼”平臺目前已完成千萬元級別綠色低碳鋼材交易量的試運營,“十四五”期間預計將累計完成交易額1000億元,預期完成綠色低碳鋼材交易量約2500萬噸,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0萬噸;到2030年,計劃完成綠色低碳鋼材交易量約1.5億噸(約6000億元),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00萬噸。
下一步,平臺將從“擴品類、擴領域、擴規模、擴影響”四個維度持續拓展,將從鋼材拓展至水泥、玻璃等多品類供應鏈,從建筑領域逐步拓展至交通、化工等領域,進而逐步擴大綠色產品交易規模與交易市場,提升綠色產業鏈價值和影響,為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格局的構建貢獻一份力量。
雙碳”目標需全產業鏈協同推進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專務理事張永杰看來,“雙碳”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全產業鏈協同推進。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副院長秦松所也指出,低碳轉型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綜合技術發展,科學統籌謀劃,需要全產業鏈協同推進。
為此李兢表示,當前我國碳排放總量的近一半來自于建筑與建造碳排放。本次千億綠鋼行動以建筑鋼材作為切入點,提出了以需求驅動、標準引領、金融助推、生態協同為導則的創新產業實踐路徑,并從“模式”、“技術”、“標準”、“產業”四個維度開展創新實踐,全方位服務于綠鋼交易各方,加速綠鋼供應鏈形成,以創新激發產業新動能。
作為建筑領域代表,中國鐵建黨委常委、副總裁趙佃龍表示:“我們應充分發揮央企在行業內的關鍵影響力,以創新為動力,以合作為紐帶,帶動建筑產業鏈上下游加速綠色低碳發展,努力成為引領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力量,提升建筑行業綠色低碳整體水平。”
張永杰表示,“千億綠鋼”行動通過搭建平臺,統籌綠色鋼材的生產、認證、采購及綠色融資全過程,建立綠色供應鏈,是中鐵建踐行“雙碳”戰略過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下游用戶行業的低碳化對鋼鐵行業、鋼鐵企業、鋼鐵產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未來,鋼鐵行業在加快低碳轉型的進程中,要更多地關注下游行業的綠鋼需求,加強全產業鏈信息共享和協同創新,擴大綠鋼產品市場,與下游行業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
正如上述觀點,“綠鋼行動”同樣離不開金融領域的支持。在交通銀行首席專家,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建軍看來,要以一體化、綜合性綠色金融解決方案推動“千億綠鋼”行動扎實落地,形成各部門緊密配合、各領域協同推進、參與機構廣泛多樣的多元格局,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同時指出,金融行業在關注清潔能源、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節能改造等項目層次的同時,也做好相關金融產品的配套設計,引導資金進入為社會提供優質綠色低碳產品的傳統制造業企業。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