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8月11日,河鋼傳來消息稱,河鋼國際近日向澳大利亞FMG公司發出確認郵件,其成功中標京唐港3萬噸超特粉港口現貨。該業務的成功開展,不僅為后續探索人民幣結算方式的多元化積累了經驗,為進一步拓寬港口人民幣現貨業務奠定了基礎,而且還改變了國內鋼廠單向參與境外礦山招標的傳統模式,開啟了供需雙方雙向互動的新模式,為鋼廠降低采購成本開拓了新途徑。
這是河鋼利用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平臺開展鐵礦石貿易招標業務后,境外礦山首次投標并中標人民幣現貨業務。在河鋼國際現貨采購公開招標中,FMG公司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成功中標,并實現了以人民幣現貨進行結算。
在傳統貿易模式中,主要采用境外礦山招標、國內鋼廠競標的方式來鎖定資源,結算方式為美元結算。河鋼積極推進人民幣現貨結算,在原有美元長期協議合作基礎上,創新鐵礦石現貨貿易模式,利用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平臺,充分發揮河鋼龐大的資源流量優勢,進行鐵礦石現貨招標。
據悉,今年1月,河鋼進口鐵礦石交易實現人民幣計價結算,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首次利用我國鐵礦石期貨價格作為參考進行貿易定價。6月22日,由河鋼與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共同打造的河鋼國際礦石超市業務板塊上線運行。 (魏清源)
短評
這筆交易不簡單
米颯
河鋼國際礦石超市自今年6月22日“開張”以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迎來了境外礦山的首次投標并中標人民幣現貨業務。從建立公平合理、供需雙贏的鐵礦石定價機制角度看,這筆交易不簡單。
它的不簡單,一是反映在變被動為主動的鐵礦石交易模式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一直以來,不論是“長協”定價還是指數定價,都因其不能客觀反映鐵礦石市場真實供需關系而屢受詬病。而在鐵礦石貿易中,也總是中國鋼廠單向參與境外礦山的招標和議標。角色的被動和話語權的缺失,造成中國鋼鐵企業的利益屢屢受損。而此次澳大利亞FMG公司通過北鐵中心平臺,參與到河鋼國際現貨采購公開招標中,形成了供需雙方雙向互動的新模式,無疑是中國鋼鐵扭轉被動局面的積極嘗試和良好開端。
二是以人民幣現貨業務成交,有助于打造利于產業鏈長期穩定發展的鐵礦石定價機制。當前鐵礦石現貨市場交易仍存在著成交分散且不透明、成交價格難以核實真偽、信息公信力不夠、指數機構不愿采納等問題,導致龐大的以人民幣計價的現貨市場成交價格無法成為鐵礦石定價的依據。為此,包括河鋼在內的不少鋼鐵企業都在積極嘗試以人民幣結算的方式進行鐵礦石貿易。可以預見,當其達到一定的規模時,人民幣成交價格或將被納入鐵礦石定價體系,從而完善鐵礦石定價機制。
三是這筆交易所體現的模式創新及其背后的思維創新,給業界帶來突破鐵礦石資源瓶頸的新的啟發。河鋼國際礦石超市上線之時,業界對它的期待便是探索出新的鐵礦石定價之路,通過平臺的交易來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價格。今天這筆交易的成功表明,充分挖掘并發揮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市場優勢,運用市場化手段科學謀劃、主動作為、不懈努力,我們完全可以建立起公平合理透明的鐵礦石定價機制,探索出產業鏈各方長期共贏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