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方大集團所屬方大特鋼在穩健發展中,不斷筑牢安全環保生命線,以敬畏之心嚴守安全環保紅線;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水大災面前,以無畏之心勇擔抗疫防洪之責。
守大道:一切為安全讓路,扎牢安全環保生命線
按照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的建議,方大特鋼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效益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和穩中求進安全生產總基調,做到一切工作為安全讓路,當產量、成本和指標與安全矛盾時,都必須服從安全要求。
該公司貫徹穩定均衡的生產理念,從整個生產鏈、全工序的角度,統籌協調工序間一體化聯動運行,穩扎穩打,不一味追求單一指標改善,而是以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促進整體效益最大化。
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堅持安全環保督查制度。圍繞“保安全、抓環保、降本增效、理順人心”,針對上級建議落實情況、督辦事項、基礎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查找問題,按照“交叉檢查,上下監督”的方式,提出管理建議,逐項督辦落實,提升企業自我反思、自我修正、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肮疽磺幸园踩珵橹兀踔列「男「锘顒釉u獎,都會向安全類項目傾斜?!痹摴旧a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對在勞動合同期內違反安全生產紅線實施細則的員工,依法依規按程序解除勞動合同”“管理人員觸犯安全生產紅線實施細則的,直接解除勞動合同”“違章指揮的,直接解除勞動合同”“員工違反安全生產紅線實施細則,管理人員在場看到了未制止的,該管理人員直接進待崗站待崗培訓”…… 2019年10月,方大特鋼下發“史上最嚴”安全管理規定,設定安全生產紅線綱要12條。
安全管理再嚴也不為過,寧聽罵聲不聽哭聲。按照這一管理思路,方大特鋼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崗位安全職責,以抓各級領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崗位員工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為主線,強化各級安全職責的履行,并且開展“滾動式”安全履職督查,對違章、隱患等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進行追責,對于未完成安全目標指標的單位行政一把手直接給予免職處理,做到安全失職事前追責;加大“反三違”工作力度,進一步規范員工作業行為,并出臺更為嚴厲的安全管理和考核制度,從嚴從重考核,絕不姑息;實施安全問題曝光亮相,通過內部電視、企業微信及時曝光基層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追蹤整改落實情況,讓存在安全問題的單位受到懲罰。與此同時,對安全操作規程實行動態更新,抓好員工安全意識、安全技能教育培訓,幫助管理人員和員工養成好的工作習慣。
針對環保工作,該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改制初期,企業圍繞工藝升級、節能環保實施技術改造,投入逾23億元資金,淘汰落后工藝、釋放優質產能;2010年至2018年這9年間,公司投入環保資金14億元,通過治理改造,公司工業環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已在物料儲存、物料儲運、焦化煙道氣脫硫脫硝、轉爐三次除塵等諸多工序實現超低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方大特鋼繼成功建成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后,今年再投資6000余萬元實施8項環保技改項目,以進一步提升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其中,煉鐵廠球團煙氣脫硫系統技術改造項目,采用先進工藝對球團煙氣脫硫系統進行提升改造,實現超低排放;焦化廠廢水處理設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將廢水處理生化池所產生的揮發性氣體進行收集后送入物化處理系統,消除廢水處理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企業響應“藍天保衛戰”、開展大氣污染深度治理的重要舉措。
踐初心:抗疫防洪扶貧走在前,竭力為社會作貢獻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方威主席攜6萬多名方大人用言行書寫忠誠,各企業聽從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號召,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認真守護每名方大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大特鋼在連續性生產的情況下未發生新冠肺炎病例;向疫區獻真情,全面調動全體員工的力量,全力以赴抗擊疫情。
在此次抗“疫”行動中,遼寧方大集團累計向湖北疫情嚴重地區和遼寧、江西、甘肅等旗下企業所在地區捐贈3億元善款、22萬瓶維生素C片、17.9萬個醫用口罩、9.3萬瓶乙醇消毒劑、9.4萬套防護服、110萬只醫用手套、1.5萬雙防護靴、5千副護目鏡等防疫物資。
面對南方洪澇災害,方大特鋼退伍軍人兵分兩路,一路火速趕往九江,與萍安鋼鐵、九江鋼鐵退伍軍人一起全力守護長江牛腳蕪圩堤安全,一路攜帶救援工具、駕駛沖鋒舟在永修縣三角鄉展開拉網式巡查,不漏一房、不落一人,確保受災地區群眾安全轉移。
同時,企業打好扶貧攻堅戰。遼寧方大集團自2019年5月入駐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進行產業扶貧的一年多來,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并采取“微利持久、讓利東鄉、讓利合作方”的產業扶貧運營模式,推進扶貧項目長久運行和發展。截至目前,已在東鄉縣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可解決就業9700人,已實現9000多人就業和確保就業群眾月人均工資2600元以上。其中,方大特鋼實施了滌綸紡織項目、服裝加工項目、噸袋項目、腐竹項目、養羊項目等五個產業扶貧項目,幫助東鄉族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奔小康。(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