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鋼鐵行業進入減量發展下行周期,后續將長時間身處“冰河期”,鋼鐵企業面臨嚴峻的市場形勢和巨大的經營壓力。能源環保部余能作業區加強形勢任務教育,堅持對標找差,全員形成奮進共識,從各個基礎指標上找差距、挖潛力,努力做優做強,共同助力企業“活下去、好起來”。
瞄準關鍵指標 扎實有效推進
噸焦發電量是汽輪發電機組運行效率的最重要指標,能提升一分就代表自發電量的增加,也代表外購電成本的減少,提升噸焦發電量能有效保證機組的運行效率,做到成本控制。余能作業區一季度噸焦發電量為95.24kWh/t,燒結余熱噸礦發電量為12.48kWh/t。從數據測算,發電量每提升一個百分點相當于班組每月多發約30萬kWh電量,提升發電產值15萬元。在鋼鐵行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做到有效改善提升,才能全面提升綜合管理能力,降低該公司運營成本。
在余能作業區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噸焦發電量由一季度的95.24kWh/t上升至二季度的120.76kWh/t,對比目標值上漲13%;二季度燒結余熱噸礦發電量從12.48kWh/t上漲至13.13kWh/t,上漲幅度達到5.2%,7月份的燒結余熱噸礦發電量已提升至14.5kwh/t。
夯實基礎建設 強化工序聯動
余能作業區從基礎建設出發,堅持強化極致能效管理,對指標的構成進行全面分解,將指標分解到每日、每時、每人,從而做到有效管理。圍繞“班組關鍵指標對標提升”,結合班組實際,制定落實舉措,做到目標任務、措施、責任到人、時間節點、考核獎懲“五明確”,激發崗位員工主動進取和價值創造的能力。
同時,余能作業區強化標準化作業,與上工序進行有效溝通,強化工序聯動,要求上工序嚴格執行工藝操作卡,要求控制燒結終點溫度、大煙道溫度等關鍵參數,讓崗位與上工序保持高效協調機制,強化溝通聯系,有停機、緩料情況及時反饋工作信息,及時進行調整,盡量減少余熱鍋爐退出及解列情況。當余熱鍋爐煙氣一段煙氣溫度低于400℃、二段低于300℃、蒸發量小于30t/h中任一情況出現,BSP崗位及時反饋工作信息給燒結集控,集控崗位注意是否有異常變化并視情況給予調整。此后如煙氣溫度再下降20℃,BSP崗位再通知一次。
加強設備管理 提前規避風險
設備是指標提升的基石,余能作業區不斷強化設備管理。為提高軟水水質合格率,余能作業區組織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提高軟水設備降濁能力,降低雨季軟水濁度。
同時,余能作業區在全作業區落實設備“零故障”及TPM管理,以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點巡檢有效性為導向,每天了解掌握設備狀態,分析設備運行趨勢,落實異常情況處置措施,及時組織實施,做好設備日常維護,確保設備功能精度有效性,確保設備高效運行,支撐作業區指標提升。
提升管理能力 優化技術指標
技術進步是提升效率的根本手段,余能作業區召集骨干人員進行頭腦風暴,對發電機配氣方式以及機組經濟運行模式進行積極探索,通過強化崗位員工責任心,嚴格落實標準化作業,以細調微調等精細化操作來摸索出更優方案。
余能作業區通過盡量開大風機頻率讓熱量盡量抽出,初步按照1段鍋爐入口煙溫大于400℃時,風機頻率按照2Hz緩慢上調,調整時間間隔可在10-20分鐘,直至風機頻率開至最大。通過建防曬棚,用除鹽水降溫凝結水,后續把凝結水泵入除鹽水管網。新建軟水預處理系統,包括一體化凈水設備和過濾器來降低軟水濁度。用除鹽水管網與軟水管網連通,把2臺軟水泵共用一個變頻器的運行模式,改造成1臺軟水泵單用一個變頻器的運行模式,提高軟水供應穩定性。
同時,在后續對每日生產指標、成本情況進行有效跟蹤,對不達標指標組織討論分析,及時制定改善及提升措施并予以執行,對標準化作業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管理,杜絕人為操作失誤造成設備非停事故和故障,確保作業標準化率,提升能源效率,促使發電效率提升。(陳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