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苓)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國家重大戰略,5月12日,在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辦之際,由陜西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亞洲開發銀行等聯合主辦的第一屆碳中和(西安)國際論壇同步舉行。論壇邀請國家相關部委、高校、企業、金融機構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機構代表,及國外駐華使節等數百人參加。作為論壇協辦方之一,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平應邀做客圓桌論壇,圍繞“兩鏈融合發展邁向碳中和”論壇主題,與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執行主任馬勁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張應科,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總地質師王香增,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李來新,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開學,貝克休斯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曹陽,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董事長胡裕華等業內學者、企業界代表等共同探討,碰撞“碳中和創新鏈與碳中和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思想火花。
據悉,兩鏈是指“碳中和”創新鏈與“碳中和”產業鏈,旨在探討當前形勢下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策略和途徑,研討綠色低碳發展的對策,推動建設開放共享的碳中和科技創新技術和產業集群,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建碳中和技術交流互通平臺,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論壇上,在談到碳中和為陜鼓帶來的影響時,劉金平表示,陜鼓集團是一家擁有53年能源基因的企業,為流程工業、智慧城市、軍民融合、“一帶一路”等領域提供智慧綠色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當前,在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關注的流程工業領域,陜鼓瞄準能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中的痛點問題,以綠色、高效、低碳為原則,通過多能互補、梯級利用,將可再生、清潔及傳統能源高效耦合,創新開發的“能源互聯島”技術和方案,成功打造了全球行業內萬元產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制造基地,萬元產值能耗僅為5千克標準煤。陜鼓秉承“不為產品找客戶、要為客戶找產品”的高質量發展理念,持續關注用戶需求,深度解決用戶碳排放中的各種問題;不但提供節能減排的高效能設備,更從用戶的工藝全流程出發,進行全流程、全系統能效優化,實現系統能效最優,排放最低。陜鼓自主研發的綠色能源機組BPRT,為鋼鐵行業高爐能量回收技術的革命性變革提供了科技“硬核”,榮獲聯合國國際能效合作伙伴關系組織(IPEEC)“十大節能技術和十大節能實踐”獎,同時也是國家工信部重點推廣的流程工業重大節能裝備和重大節能技術。劉金平表示,碳排放和碳達峰的推進為陜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為陜鼓服務客戶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談到圍繞兩鏈融合如何降低碳排放時,劉金平表示,隨著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發展,陜鼓在流程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將為企業產業鏈提供巨大的市場機會。在裝備方面,陜鼓將從參數設計上不斷迭代,持續提升裝備性能,助力CCUS的發展。在區域能源利用方面,陜鼓將不斷升級迭代能源互聯島技術,根據用戶區域稟賦特點、從全系統能效優化出發,精準策劃,持續創新,為用戶提供綠色低碳用能方案,降低碳排放,實現碳排放的近零排放,實現區域能源碳排放最低、效益最高,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陜鼓貢獻。
劉金平同時表示,陜鼓將持續強化企業研發力度,一方面做好體系內的研發,另一方面,深入用戶現場研發,針對用戶應用場景,解決用戶真實的碳排放痛點,助力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