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開展碳達峰及降碳專項行動;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綜合試點改革,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最近,鋼鐵與煤炭產業紛紛劍指碳排放,全力推進低碳綠色發展。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規制,未來碳排放不能想排就排。業內人士表示,碳中和必然會加速鋼鐵、煤化工行業的技術升級,沒有專利優勢的企業如果不進行技術升級,就只能去購買碳指標了。
產業低碳,多方在行動
“碳達峰、碳中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全球性課題?!币苯鸸I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對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我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給包括煤炭、鋼鐵行業在內的碳排放主體帶來了巨大挑戰。
作為煤炭大省,山西今年把開展碳達峰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牽引舉措,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山西省將探索用能權、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抓好煤炭消費減量等量替代,始終堅守安全生產底線和生態環保紅線,堅定不移推進產業低碳化和清潔化,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發揮示范與引領作用。
鋼鐵行業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的大戶,占全國碳排放總量超過15%。近年來,盡管鋼鐵行業在節能減排上作出很大努力,碳排放強度逐年下降,但由于體量大和工藝流程的特殊性,碳排放總量控制壓力仍十分巨大。前不久,鋼鐵巨頭中國寶武宣布碳減排目標:2021年提出低碳冶金路線圖,2023年力爭實現碳達峰,2025年具備減碳30%的工藝技術能力,2035年力爭減碳30%,205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
張龍強介紹,近年來,中國鋼鐵企業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在清潔生產、超低排放和節能降耗等方面取得很大突破,節能環保水平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2020年,我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18%。碳排放與能源消耗密切相關,噸鋼能耗的下降表明噸鋼碳排放也在同步下降。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噸鋼二氧化碳排放為1.9噸至2.0噸,與國際先進的長流程企業如日本制鐵、POSCO、安米等接近?!叭绻コ@些企業的電爐流程比例影響,我國鋼鐵行業噸鋼排放或優于上述企業,盡管中國鋼鐵行業也有約10%的短流程比例,但區別于國外的全廢鋼短流程,對碳減排貢獻仍有增長空間?!睆堼垙姳硎尽?/div>
未來競爭,專利是關鍵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實施加速了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而創新技術助力減碳將成為相關企業的必修課。煤化巨頭山東華魯恒升采用水煤漿氣化技術,碳轉化率可達到98%以上,比煤耗可降低約2.2%,比氧耗可降低6.6%。憑借該技術,華魯恒升能夠使用價格較低的煙煤作為生產原料,而行業內大量使用傳統工藝的企業則需使用價格較高的無煙煤,華魯恒升僅此一項便在成本上降低了300元/噸至500元/噸。截至目前,華魯恒升提交專利申請215件,主要涉及氣體或蒸汽分離、無環或碳環化合物等技術領域。為解決火電廠鍋爐工作產生大量廢氣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該公司提交了名稱為“一種火電廠鍋爐廢氣處理裝置”的專利申請。
鋼鐵產業的技術升級同樣勢在必行。為提前實現碳減排目標,中國寶武通過科技創新,走出一條低碳發展之路:創立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打造面向全球的低碳冶金創新技術交流平臺;建立1+N開放式研發創新模式,開展鋼鐵工業前瞻性、顛覆性、突破性的創新技術研究;建設面向全球的低碳冶金創新試驗基地,促進鋼鐵上下游產業鏈的技術合作,助推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秾@麆撔轮笖祱蟾妗凤@示,2020年,全球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排名前30的全球鋼鐵企業中有14家中國企業,其中中國寶武位列第三位,專利競爭能力明顯增強。
“盡管我國噸鋼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已與國際先進鋼鐵企業相當,但產業規模和流程結構決定了碳排放總量在全球仍處于高位?!睆堼垙姳硎荆岸唐趤砜?,粗鋼產量已成為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碳達峰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從長遠來看,單純靠降低鋼鐵產量是遠遠不夠的,僅靠鋼鐵行業自身也很難實現,需鋼鐵全產業鏈協同作戰,共同應對,通過結構調整、過程控制、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等實現降碳、減碳、脫碳和控碳。結構調整的核心是流程結構調整,比如提高電爐短流程比例、多用廢鋼等;技術創新目前主要包括氫冶金、熔融還原、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技術?!?/div>
“未來,在全球參與、全球競爭的背景下,煤炭與鋼鐵企業都應加強深度降碳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搶占技術和市場先機,同時還應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提前做好布局。”張龍強表示。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編輯:楊凱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