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1月28日電(記者 楊有宗 吳燕婷)剛剛閉幕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將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比全國目標提前5年。不只是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海南等省市均已將碳排放達峰納入地方的“十四五”規劃中,并提出了具體的施工表和路線圖。其中,在上海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建立碳中和示范區,充分利用臨港新片區海洋高科技和能源發展特色,尤其是風電產業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為實現全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部分行業在“十四五”期間要提前達峰或進入排放平臺期,才能實現相關目標。國家應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
明確2025年時間點 上海計劃提前實現碳達峰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
根據生態環境部定義,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度達到歷史最大值后平穩下降,或進入“平臺期”(碳排放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并出現峰值)再平穩下降。達峰是指全口徑二氧化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廢棄物處理的二氧化碳排放。
實現碳達峰,早在“十三五”期間,上海已先下手為強。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介紹,“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碳排放總量與強度雙控,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天然氣消費占比穩步提高,光伏、風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不斷發展,預計上海將超額完成 “十三五”碳排放強度下降任務,為下一步實現碳達峰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011年起,上海與天津、重慶、深圳等一同成為中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早在2008年8月成立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是全國首家環境能源交易機構。目前,中國已發展成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
在企業層面,部分滬上能源企業也已大力布局清潔能源。近年來,申能集團加大新能源建設和收購。據介紹,2020年,申能的烏蘭華揚風電、灌云永貫光伏等38個新能源項目先后完成收購和投運,新增新能源裝機116.1萬千瓦,達到214.5萬千瓦,較2019年末增長118.2%;新能源控股發電量32億千瓦時,電源和發電結構不斷完善。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苗啟新說,截至2020年底,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4%,達到行業領先;其中非水可再生控股裝機214.5萬千瓦,較2015年末增長7.5倍,占總控股裝機的17%,成效顯著。
在氫能源方面,上海正在培育 “一環”“六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到2023年將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的目標。
上海市人大代表、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董事長梁旭建議,上海要加快建設城市能源互聯網,構建支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綜合利用效率優化、多元主體便捷接入的智慧能源系統,助力實現碳中和。
地方或試點“碳中和示范區” 能源結構變化帶來新機遇
不只是上海,碳達峰成為不少地方兩會的高頻詞匯。廣東省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在具體路徑方面,廣東提出,要培育壯大環保產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清潔生產;推進能源革命,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等多個方面。此外,廣東還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發展法規政策體系,更好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等手段提高環境治理效能。
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69億噸,累計成交金額34.89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位居全國第一。
海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要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的典范,建設清潔能源島。
碳中和是指在碳排放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通過生態匯碳、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最終實現“零排放”。
業內人士認為,實現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上海市兩會上,多名委員建議:在臨港新片區建立碳中和示范區,利用臨港新片區海洋高科技和能源發展特色,尤其是風電產業的優勢。
上海市政協委員王淳說,可以發揮浦東新區金融市場體系健全、金融機構高度集聚的優勢,發展碳交易金融平臺。此外,還有部分代表委員表示,選取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不同類型的典型區域建立標志性的碳中和示范點。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業內人士認為,關鍵在于實現能源結構的轉換,這將帶來一系列投資新機遇?!拔覀冇泻芏喔咝:驮核?,可以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推進節能降碳關鍵技術創新。只要打通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碳達峰和碳中和能帶來一系列的投資機會、投資增量?!背贴i說。
以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為例,其將吸引中國國內有實力的氫能企業與日資企業加強技術合作。這一示范區未來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相關規劃顯示,該示范區將以燃料電池合作為切入點,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覆蓋氫能產業上中下游,并涵蓋制氫、貯氫設備制造等。
苗啟新介紹,申能集團投資收購高壓氣體儲運裝備研發制造企業浙江藍能公司,參股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轉化企業上海氫晨科技公司等一批頭部領先企業,在氫氣提純、氫氣儲運、氫燃料電池多點布局取得成效。
能源結構變化,還帶動了行業上下游產業。國內某工程機械行業頭部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財經記者,受益于風電設備大量上馬,其公司生產的吊裝風電設備的工程機械,訂單已排到2021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