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王天寧 馬晶晶
當前,鋼鐵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把市場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是關鍵。
在近期召開的2024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上,國內建筑業及鋼結構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住建部及各地建設主管部門、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紛紛對綠色低碳鋼鐵產品發展前景表達了高度期望。山鋼集團的產品能否適應形勢發展需求,綠色建筑鋼結構用鋼能否成為其市場突圍的“撒手锏”?
鋼結構應用于建筑領域,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綠色環保等獨特優勢。在2024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上,筆者獲悉,隨著國家對節能建筑的大力支持和綠色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鋼結構必然會在建筑領域得到更好的應用和發展。
我國鋼結構建筑規模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中國鋼結構協會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鋼結構建筑面積占比在10%左右,鋼結構住宅面積占比僅在1%左右。據日本政府部門統計數據,2019年日本建筑中鋼結構建筑面積占比達到36%,2018年日本保有住宅5361萬套,鋼結構建筑占比為8.8%。筆者從相關網站獲悉,在歐洲、美洲等地,廠房興建全部采用鋼結構。鋼結構的廣泛應用,拉動了建筑用鋼量的不斷增長。在發達國家,鋼結構用鋼量已占到鋼產量的30%以上,鋼結構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40%以上。
近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召開的鋼結構建筑全產業鏈供需對接會上,多位與會代表反映,鋼結構住宅在施工效率、得房率、室內格局調整靈活性等方面有獨特優勢。同時,在當前“雙碳”背景下,鋼結構住宅具有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優勢。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
事實證明,鋼結構住宅是能夠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為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夏農在2024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上表示:“鋼結構住宅產業鏈相關企業能夠善于發現機遇、把握機遇,在為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加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和良性循環?!?/div>
山鋼在建筑結構用鋼方面具有優勢,其H型鋼和厚板產品等更是走在前列。在型鋼領域,山鋼集團主持和參與制定了10多項技術標準,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檔次定制化產品。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該單位為山鋼研究院與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技術中心整合而成)型鋼研究所所長趙培林介紹:“我們先后開發了耐火耐候抗震H型鋼工程、Z向高強型鋼等建筑鋼結構用鋼,產品成功打入鳥巢、央視大樓、北京冬奧會場館等重點工程項目?!痹诤癜孱I域,建筑結構用鋼的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相關產品在冬奧體育場、大興國際機場、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浦東國培中心、山東省科技館、菏澤國際林展館等國家重大工程等項目中得到應用。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建筑行業也在向著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邁進,用戶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型鋼戰略重點用戶——某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以鋼結構建筑為例,采用Q420替代Q235可實現鋼材用量減少15%以上、碳減排10%以上?!痹撠撠熑讼M撹F企業加大對高強熱軋H型鋼的研發力度,繼續向高強度、高耐蝕、高功能轉型,更好適應建筑發展形勢需求。
寬厚板戰略重點用戶——某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們承接項目的鋼結構跨度大,對鋼材的強度要求高,希望加強對高強鋼的研發,滿足我們的個性化要求。”
客戶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筆者從山鋼研究院/技術中心高級主任師霍喜偉處了解到,該單位正積極挖掘并滿足建筑鋼結構市場的需求,以“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攻方向,從鋼材品種、規格、功能性需求等方面進行建筑鋼結構專用鋼鐵材料有針對性的研發,力爭研發出更高性能的鋼結構用鋼,為建筑業用戶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目前,山鋼在建筑鋼結構用鋼開發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在棒材方面,山鋼率先在國內研發生產出600兆帕級別以上高強抗震鋼筋。使用600兆帕級熱軋抗震鋼筋可節約鋼材使用量20%~30%,綠色環保經濟效果顯著。在厚板方面,山鋼開發針狀鐵素體基高均質80毫米特厚Q460GJD高強度建筑結構用鋼板,攻克特厚規格性能均質化難題,可實現Q345GJ~Q460GJ全系列產品供貨。在型鋼方面,山鋼開展了基于多相組織制備功能化建筑結構型鋼的研發工作,具備全系列高強韌熱軋H型鋼的生產能力,為下一步建筑結構用熱軋型鋼的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建筑鋼結構用鋼是山鋼產品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之一,山鋼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解旗表示:“著眼于‘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我們將充分依托中國寶武管理、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勢,以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全面升級為突破,固底板、鍛長板、補短板,著力培育型鋼、厚板、優特鋼等特色優勢戰略產品,全力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鋼鐵精品基地。”
來源:華為智能礦業與油氣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