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想要實現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是關鍵設備。今年初以來,在業已形成的高度自動化工業體系中,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智能制造之路,使工業機器人入列無縫管生產領域便是包鋼結合實際探究的新命題。
如何將工業機器人嵌入高自動化產線?
2018年末,包鋼在鋼管公司石油管加工部作業區上馬了4臺機器人成套設備,投運后,可節約5個人的人工成本。今年9月份,《中國冶金報》記者實地探訪應用機器人生產線時,看到兩臺機器人已在線服役,工作有條不紊,另外兩臺磷化搬運機器人仍在調試。
以往在生產現場,需要人工將保護環按照油套管的螺紋旋轉方向擰上;現在,像這樣的單一重復性工作都由工業機器人完成。據負責智能制造項目的包鋼鋼管公司設備部區域技術主管許大衛介紹,包鋼鋼管公司159、460兩條新機組產線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后續上線的MES(制造執行系統)及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也完成了由生產制造管理系統到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使軋鋼產線具備了完善的智能制造條件。目前,該產線上仍存在搬運、裝載、擰接等大量占用人工的高頻、高強度環節,而在包鋼人看來,這些崗位正是智能制造技術有望推廣應用,甚至大放異彩的領域。
鋼鐵行業作業系統由無數高自動化傳感器、工控設備連接而成,雖然現在大量應用機器人仍不現實,但在一些輔助崗位上,機器人能夠承擔高強度、多重復且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任務。包鋼鋼管公司在《2019年開展“四降兩提”工程匯報》中提到,將工業機器人嵌入鋼鐵行業制造流程中,能夠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釋放人工占用,提高作業一致化水平,降低綜合成本,對安全操作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明顯。
非理想環境下如何維護機器人?
《中國冶金報》記者在實地探訪工業機器人過程中發現,在軋鋼生產線服役的工業機器人,多處在高油、高粉塵等作業環境。通常,在惡劣的服役條件下,精密機器人設備很難擁有較長的壽命周期。但《中國冶金報》記者從現場調試的設備提供方——鹽城保源公司了解到,該類型工業機器人在設計時充分考慮服役環境問題,并根據使用特征制訂了一系列維護措施,使每臺機器人具備遠程控制功能和自我檢測能力。廠家工程師離開后仍能通過日志、數據報告上傳等方式,遠程控制和修復機器人。
許大衛介紹說,包鋼鋼管公司在智能制造規劃中明確,將同步打造一支適應智能制造發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以此提升智能制造裝備維護技能水平。這支人才隊伍將通過交流、學習、培訓等方式,不斷了解工業機器人,在未來更多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中,快速高效地解決其日常維護問題。
機器人嵌入工業系統前景如何?
在包鋼鋼管公司的下一步計劃中,還有5項以生產過程智能化為主的智能制造項目,并已具備立項條件。其中,該公司159作業區熱處理區域自動成型打包項目將取代純人工手動打包,不僅能提高效率,而且可避免人工打包可能發生的鋼管表面質量問題。設備建成后,預計將替代24人,可節約物料及人工費用140萬元,釋放兩條精整線約4萬噸產能,預計年增效1200萬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業機器人一經嵌入工業系統,憑借效率高、精度高、穩定性和可靠性好的特點,將有效緩解企業勞動用工成本逐年提升的問題。將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技術融入成熟的工業產線中,正契合包鋼“四降兩提”(降低制造成本、財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工作效率)工程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也順應了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