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細分領域的融資轉冷之后,機器人市場迎著5G風口,將走向新的競爭階段。
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陳義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國內機器人市場發展來看,硬件的實現難度已經不大,但軟件是否能觸達需求卻未必。目前機器人市場已進入比拼軟硬結合能力的第二輪競爭中。
從技術積累角度也是如此。曾作為大疆創新創始董事的朱曉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當下的科技類行業已經進入到需要改變產業發展模式的時期。以往以商業模式驅動為先的路徑需要被弱化。
反觀大疆的發展道路,也是經歷了學界此前幾十年的基礎技術積累之后,下沉到應用技術的研發,并靜心等待外部環境的促成,才有了此后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爆發。類比到今天,“深科技”類企業的發展同樣需要來自融資方和社會相對寬容的環境,才能夠茁壯成長。
作為各類智能技術的承載物,5G時代的到來也將為服務型機器人市場帶來新的改變。云端協同發展對機器人任務處理能力的改變、機器人自身競爭力的調整都意味著,新一輪的行業變化甚至洗牌或許也即將發生。
從商業模式到軟硬結合驅動
不論從商業模式還是技術競爭點來看,機器人行業的競爭都進入了新的關鍵時期。
陳義明進一步向記者指出,機器人企業剛開始比拼的是硬件應用創造,但后來發現,實際上整個系統軟件都需要再加強,一些中國企業往往忽視了軟件開發能力。尤其在一些工業級場景中,目前的軟件編寫質量并不高,這側面顯示出大家對軟件的知識產權并不是很重視。
實際上機器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對于2B類場景的服務型機器人來說,現在進入軟硬件結合的第二個比拼階段,這才剛剛開始。
陳義明團隊在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就同時在兼顧硬件設計和包括物流抓取、倉儲設計和優化等方面的軟件功能,共同推進。
不過他也向記者指出,物流機器人領域的窗口正在關閉,雖然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但門檻也越來越高。“僅依靠單一技術已經不夠了,小型公司容易遭到來自大型公司的擠壓,這也是商業形態的本質?!彼a充道,如果是初創型物流機器人企業,就需要做到充分垂直化,抑或與同類規模企業形成聯盟形式,才能達到很強競爭力。
相對來說,陳義明看好制造業領域的機器人應用。原因在于,隨著工人的人工成本增加,機器人在特定場景中“代人”的功效也就慢慢顯現,目前一個火熱的“機器換人”場景就是基于視覺技術的辨識環節。
“工業制造行業中,可以相對明確哪些工作可以人為處理,哪些工作需要機器人與人共同處理,從而讓流程變得更加簡單。而且在工業4.0的推進過程中,制造業也是最大的應用市場?!彼@樣解釋道。
與服務型機器人不同的是,工業領域企業規模兩極分化嚴重,應用場景也更加碎片化,這導致對工業機器人的訴求也就大不相同。
對此,陳義明建議,在推進工業自動化過程中,政府主導技術的力量不能太大,一些大型精密型企業需要相對高階的軟件工程師提供服務,但一些相對簡易的領域并不需要如此,成本太高反而難以進一步推廣應用。
“比如臺灣的珍珠奶茶行業其實就有工業4.0的客制化屬性,每個環節怎么根據顧客喜好操作,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做到,讓珍珠奶茶很好賣。因此類比來看,國內中小型企業的工業自動化改造,就需要具有同樣彈性的中小型工業機器人企業提供服務支持,才能達成?!彼硎?。
面對如今陸續有泡沫破裂現象的機器人市場,陳義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從細分領域來看,因為真實需求旺盛,制造行業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發展相對平穩,新興的協作機器人也蓬勃發展,但是協作類機器人只占據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1/10,市場是否夸大了這類型產品的需求特性有待觀察;而教育類機器人市場若沒有實現真正的剛需,未來將會面臨生存風險;在精密的醫療機器人領域,則將對技術壁壘要求較高,能否進入人體手術試驗環節,就代表機器人的競爭力。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朱曉蕊也向記者表示,單從工業機器人“機械臂”的應用來說,1950年代就有了相關產品,發展到今天,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已經基本成型,占據頭部份額的企業早已盤踞多年。
這也意味著,從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新進入的機會已經很小,大型工業機器人服務企業推出的產品遠不如儲備的產品多。這也是她更愿意在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投入研究的一定原因所在?!胺招蜋C器人市場在全球范圍來說,還沒有出現特別強勢的龍頭企業,大家的發展步伐基本在同樣的基礎線上?!彼治龅?。
她更看好安防場景。這是源于服務型機器人在不同場景會有不同特點,對細分技術的要求和發展程度都不太一樣?!鞍卜朗袌龅募夹g準備是最好的,當然其中也不乏對成本與技術的平衡、運營方式的考量、可靠性等問題?!?/p>
當然,僅僅能實現功能并不夠。朱曉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企業和社會要給深科技類企業更多寬容,要待產品真正扎實,才能達到技術上的實際性領先?!艾F在已經到了一個時間點上,可以多引導科技公司建立更健康良性的發展生態,而不是僅依靠商業模式取勝?!彼f道,深科技類公司本就是長周期發展的模式,在當前情境下,支持這類公司的成長需要相對寬容的時間窗口,實際上目前國內在相關領域的人才積累已經足夠支撐這類企業的長足發展。
5G將引發洗牌效應
作為提供技術服務的載體,機器人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態,實際上機器人的系統級技術已經應用到諸多非機器人形態的產品或領域中。
“我更多把它叫做‘智能系統’,比如智能音箱、醫院的智能醫療設備等,背后都是有機器人技術的影子?!敝鞎匀锓治龅馈?/p>
也正是這種技術型行業,在面對每一次新的底層基礎技術迭代時,都自然會對固有格局帶來一定影響,5G對機器人行業亦如是。
“5G對服務型機器人來說,會是很重要的機遇?;?G特性解決了數據處理、傳輸等問題后,服務型機器人的商業化會邁入全新階段?!敝鞎匀锵蛴浾弑硎?,這是讓人興奮的一個窗口。
在前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大會上她分析道,隨著智能系統的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日益增強,逐步出現了人與智能系統的日益融合,也即人機共融系統。這自然而然會發展出具有社會屬性的智能系統,對機器人來說,就是具備內部進化的能力。
這需要不斷通過與平臺間的交互完成,比如機器人端與云端計算平臺的交互,或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
朱曉蕊所在團隊在2012年開始,便著手研究“長期自主定位的云移動機器人”技術,核心內容包括充分利用云端的無線存儲空間和豐富的數據庫資源,來降低對機載傳感器的要求;設計分布式算法,尋求云端的強大計算能力和機器人實時要求之間的平衡;此外還要補償由于網絡不穩定引起的斷網問題,以及由于云端和機器人端數據的頻繁交互引起的網絡延遲等。
這類機器人主要針對的是需要長期不斷更新定位的應用領域,抑或需要對物品進行識別進而抓取的場景。在5G環境下,機器人端不再需要下載龐大的識別數據庫等資源就可良好完成任務。也基于此,搭載在這類機器人上的智能系統運維成本也大幅下降,可以更容易地進行自主進化。
“此前我們用4G技術做實驗,已經有不錯的成果?,F在5G商用已經正式開啟,待到接收終端部分的產品成熟后,我們的云機器人技術就可以完全無縫對接起來。”她對記者補充道,在5G+云技術的環境下,服務型機器人的春天就要到了。
而基于當下的競爭環境,若沒有技術上的更新對接、又是嚴重同質化的產品,則意味著生死存亡的大限之期將至,行業洗牌將難以避免。
陳義明有類似的看法,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5G的低時延特性,會對戶外類機器人市場帶來很大變化。從商業模式來看,對機器人企業的軟件開發實力會有更高要求。
比如一臺全新的原生機器人沒有配備軟件,在購買并開機之后,通過5G網絡直接下載相關應用軟件再行使用。這類模式意味著,機器人企業可以通過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更好保障自身軟硬件結合的整體實力,由此將對機器人市場帶來新的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