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成
11月上旬,焦煤、焦炭期貨價格整體延續10月份以來的震蕩偏弱走勢運行,焦炭期貨主力連續合約價格最低跌至1920元/噸,焦煤期貨主力連續合約價格最低跌至1280元/噸附近。
在現貨端,繼10月22日焦炭價格首輪調降后,11月7日開始第2輪調降,降幅為50元/噸~55元/噸。從價格變化來看,目前焦企已接收價格調降,至此焦價2輪累計下降100元/噸~110元/噸,此前連漲6輪,漲幅為300元/噸~330元/噸。焦煤價格同樣偏弱,整體跌幅略大于焦炭。
海外不確定性因素消退
國內宏觀政策進入真空期
近期,隨著海外大選、美聯儲降息等“靴子”落地,海外宏觀不確定性因素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擾動稍有減弱。國內化債相關會議召開,財政部表示,從2024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同時明確,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3項政策協同發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將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將大大減輕。總體來看,化債數字超預期,但實際增量主要為3年6萬億元限額,化債政策仍以托底為主。短期來看,國內宏觀政策將進入一段真空期,偏弱的基本面將主導價格運行。
從基本面來看,近期鋼企高爐即期利潤收窄,高爐鐵水產量由增轉降,而焦煤供應保持穩中有增,增庫趨勢延續,價格表現偏弱,拖累下游產品價格。
國內焦煤產量同比降幅持續收窄
今年上半年,受安全生產監管政策約束,國內焦煤產量顯著下降,下半年以來煤礦處于持續提產過程中,焦煤產量穩步回升,同比降幅收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煉焦精煤產量為4393.94萬噸,環比增長5.9%,同比增長4.4%。1月—9月份煉焦精煤累計產量為35147.48萬噸,同比下降1991.22萬噸,降幅為5.4%。
2024年山西省煤炭生產目標為13億噸,前3個季度已累計生產原煤9.34億噸,若按目標生產,第4季度每月產量約為1.22億噸,比9月份產量高400萬噸;考慮到目前煤礦端利潤仍相對豐厚,在沒有監管政策的約束下,礦企生產積極性較高,預計未來山西省原煤存在增量空間,相應的煉焦煤產量也有增長空間,將進一步加大焦煤供應強于需求的壓力。不過,采暖季是煤礦事故多發時期,在安全生產趨嚴的大背景下,煤礦生產相對謹慎,同時對于提前完成年度產量目標任務的礦山,也傾向于適當放緩生產節奏。
焦煤進口量高位穩定
前3個季度,我國煉焦煤進口量同比大增1655.47萬噸,增幅為22.76%,較大程度彌補了國內供應的減量。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進口煤及褐煤4624.8萬噸,環比小幅下降,同比增長28.5%。1月—10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煤及褐煤43545.9萬噸,同比增長13.5%。據此推算,預計10月份我國煉焦煤進口量或仍維持在1000萬噸左右。
近幾月我國自蒙古國進口焦煤量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口岸監管區庫存壓力的影響,但目前口岸通關量再次回到相對高位,預計今年蒙古國焦煤進口量將接近6000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600萬噸。
另據了解,2025年蒙古國大呼拉爾提交財政預算,計劃全年出口煤炭8330萬噸,依據2024年出口比例推算,2025年蒙古國煉焦煤出口量將超過6400萬噸。海運煤量增加,主要在于海運煤價的回落,進口利潤擴大,刺激進口量增加。今年下半年以來,以澳大利亞煤炭為主的海運煤價格與國內優質煤價差持續縮小,個別時段甚至更低,支撐國際貿易商加大采購力度。
鋼企提產節奏放緩
焦炭等原料需求或難有持續增量
焦企整體盈利空間有限,多數時間處于微盈利或虧損狀態,近期焦價處于調降周期,焦化利潤很難為焦企提供大幅提產的動力,因此焦企生產節奏多跟隨下游鋼企高爐生產節奏的變化而調整。目前焦炭供需矛盾并不突出,但這也導致焦煤的需求量受到一定限制。
進一步來看,進入采暖季后,終端市場活力下降,需求正反饋難以持續傳導,鋼企存在邊際減產行為,近兩周高爐鐵水產量小幅回落至234萬噸??紤]到需求淡季的影響,預計目前鐵水產量已是采暖季的最高水平。但需注意的是,通常在采暖季前期,下游對原料存在冬儲補庫行為,補庫需求將支撐原料價格,近期予以關注。由于供應持續強于需求,焦煤整體庫存呈現增加趨勢。分結構來看,焦化廠端對原料煤依然保持低庫存策略,庫存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煤礦、洗煤廠、港口端庫存壓力凸顯,預計后期焦煤增庫狀態可能會延續。
整體來看,宏觀層面進入政策真空期,前期偏暖氛圍或有所降溫;現實層面,臨近需求淡季,鋼企盈利面收縮,鐵水增產節奏放緩,再度給上游產業帶來負反饋預期,且焦煤增庫趨勢明顯,基本面表現偏弱拖累煤價,致使其對下游產品的成本支撐作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