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情況。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頂層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制度安排,是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部門將密切協同,推進這一制度穩步落地。
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全新的制度。人社部副部長李忠介紹,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是主體部分。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加上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是對第一支柱的有效補充。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規模達到12.6萬億元,累計結存超過6萬億元。參加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職工有7200萬人,積累基金4.5萬億元。
李忠表示,與基本養老保險由國家強制實施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建立、共同繳費相比,個人養老金制度有三個特點。
政府政策支持。個人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給予稅收優惠支持,鼓勵參保人積極參加。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記錄所有相關信息,作為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個人自愿。先有基本再有補充,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市場化運營。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個人養老金繳費可以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等金融產品。
起步階段年度繳費上限1.2萬元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個人自愿參加。為了方便參加人輕易熟悉政策、輕松上手操作,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特別注重參加的便捷性和實效性?!比松绮筐B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說。
參加條件比較簡單。目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0.3億人,其中在職人員不論是什么就業形態,不受就業地域、戶籍限制,只要個人自愿都可以公平參加這個制度,跨省跨地域流動時,個人權益不受影響。
參與方式比較靈活。在參與程度上,參加人自主決定是全程參加還是部分年度參加。在繳費額和繳費方式上,起步階段只要不超過年度繳費上限1.2萬元,參加人可以自主決定繳多少,本年度內既可以一次性繳也可以分次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開戶比較簡便。按照制度設計,參加個人養老金需要開設兩個賬戶:一個是在信息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用于信息記錄、查詢和服務等;另一個是在銀行開立或者指定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繳費、購買產品、歸集收益等。
投資比較便捷。參加人可以根據不同偏好,自主選擇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還可以短期中期長期組合,這些操作都可在資金賬戶中完成,不需要跑多個部門和機構。
領取方式比較靈活。參加人達到領取條件時,可以選擇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商業銀行根據個人選擇的方式,把個人賬戶資金轉入到參加人的個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確保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圍繞個人養老金制度,多個部門表示正推進相關工作。李忠說:“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div>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郭陽表示,在個人養老金方面,主要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有序發展的原則,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個人參與,支持參保人利用市場化手段豐富個人養老金的資金儲備。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盡早落實落地。
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負責人林曉征介紹,證監會將抓緊出臺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的相關制度規則,完善行業基礎設施平臺,持續加強機構和從業人員監管,著力推動提升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和規范化運作水平,強化投資者保護,切實保障養老金投資運作安全規范,促進個人養老金事業高質量發展。
“銀保監會將穩妥有序推動銀行保險機構規范開展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業務,確保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穩健運行?!便y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王宏鶴說,目前,銀保監會正在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明確資金賬戶規則和相關產品管理要求。同時與人社部密切協作,抓緊推進金融信息平臺與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實現金融產品與賬戶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以及相關業務數據在部門間實現共享。
王宏鶴表示,個人養老金賬戶鎖定到退休,目的是使個人投入的資金真正用于養老保障?!拔覀儗⒐膭罱鹑跈C構推出更多有利于養老金穩健增值的產品,探索通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為參與人提供合理回報。同時,監管部門將加強對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業務監管,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確保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來源:新華財經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