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6日,20余家上市房企發布2020年1月份未經審核的營運數據。一線龍頭房企銷售額增速整體有所放緩,部分中等規模房企銷售額增速較快。按以往的經驗,1月份為全年銷售淡季,企業通常會在2、3月份集中發力。由于疫情的影響,預計一季度銷售額增速整體放緩。值得注意的是,1月下旬以來,多家房企開啟線上售樓,以應對銷售壓力。
增速放緩
部分一線梯隊房企銷售額增速放緩,主要與銷售均價下降有關。以中國恒大為例,2020年1月實現合約銷售額約405.5億元,同比下降6.07%;實現合約銷售面積約44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02%。報告期內,公司合約銷售均價為901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3.11%。
1月份萬科A銷售業績較為亮眼,銷售金額位列克而瑞榜單第一位。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建筑面積和拿地規模均有所下滑。具體看,2020年1月公司實現簽約金額549.1億元,同比增長12.3%;簽約面積33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新增建筑面積69.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2.8%,同比下降76.5%。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1月萬科A在土地市場獲取上海、南通、太原等地6個項目,拿地區域主要集中于一二線樓市。報告期內,公司平均樓面均價為5482元/平方米,環比下降43.1%。當月拿地面積占銷售面積的比例為21%,相比2019年同期的99%下降78個百分點;拿地均價為當月銷售均價的33.3%,較2019年的37.8%下降4個百分點。當月拿地金額占銷售金額之比為7%,較2019年的37%下降30個百分點。
部分房企銷售額環比增幅較大。以碧桂園為例,2020年1月,連同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329.2億元,同比減少0.44%。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37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0.89%。不過,權益銷售金額環比增幅達166.34%。
部分中等規模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長幅度較高。中駿集團控股2月6日晚間發布的運營數據顯示,集團連同其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50.29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合同銷售面積約33.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2020年1月,集團平均銷售價格為1.52萬元/平方米。
中駿集團控股2019年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805.01億元,同比增長57%;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約632.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2019年銷售額月均值為67.08億元,遠超2020年1月份的銷售數據。
業內人士指出,1月份為全年銷售淡季,企業通常會在在2、3月份集中推盤搶收。今年春節時間提前,并受疫情影響,多地售樓處、施工現場關停,樓市成交下行,房企1月份的銷售業績受到影響。
線上銷售
為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碧桂園、雅樂居、陽光城、金隅地產等房企推出了線上售樓處,在線推銷樓盤。
以碧桂園為例,公司川西南區域下轄的成都、眉山、樂山、雅安、涼山州等城市大部分項目銷售中心暫停對外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將另行通知。為保障有購房需求的客戶正常了解項目信息,辦理各項手續,碧桂園川西南區域啟動應對措施,開啟鳳凰云線上購房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找房、58同城、居理新房等中介平臺,近期加大了線上銷售力度。
居理新房創始人兼CEO王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線上平臺咨詢師可實現24小時在線、1對1服務。同時,通過VR看房、視頻講盤、實時直播等方式,讓用戶不用出門就可以全面了解房源信息,并為用戶精準推薦合適樓盤。用戶選定意向房源后,基于電子協議,交易將在線上完成。這些措施有利于帶動房產交易從線下向線上轉移。
58同城發布的《2020年1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指出,受春節和疫情等因素影響,用戶找房整體熱度有所下滑。但是,58同城、安居客臨感VR看房訪問量占比提升,環比上升57.7%,北京、海口、太原的臨感VR看房訪問量占比環比增長超過70%。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一些年前看房的人,近期有交易。但直接通過網上平臺交易的目前較少。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對物業管理好、小區品質高的需求會更迫切。
應對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2、3月份銷售沖刺的高預期不同,業內人士認為,待售和在售項目的去化速度預期有所放緩,中小房企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國仕英表示,短期看,首先是疫情對房企最直接的影響是成交下滑,其次是房企拿地延遲,開工推遲會拉長上市供應的節奏。這一系列影響因素考驗房企應對負債的能力。房企除了還債壓力,還要應對在銷售回款不暢情況下的經營成本。相比中小房企而言,大型房企抗風險能力較強。
國仕英預計,二、三季度信貸投放有望針對性地放松。在整體信貸規模和流動性提升的大背景下,企業應密切關注資本市場窗口期,靈活應用公司債、票據等直接融資產品補充資金來源。
對于后期開發商會否通過漲價的方式,彌補銷售額放緩的問題,東方今典房地產集團總裁胡長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少地區房地產價格已觸底,但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開發商不會為了達成全年銷售目標而選擇漲價。( 作者: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