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業所需的百余種關鍵材料中,國內完全自給不足30%;高端新材料的支撐保障能力弱,受制于人問題突出。”不期而至的夏雨給炎熱的山東滕州市帶來了些許清涼,同樣讓人感到冷靜的是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控股)總經理索繼栓的這句話。
7月上旬,第一屆中科院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將國內新材料領域的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基金公司邀請到一起,聚焦產業現狀和問題,探討未來趨勢和創新方向。專家認為,我國新材料產品高端化進程緩慢,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集成創新體系遠未形成,創新能力不足,“政產學研金服用”七方必須合力,推動原創成果走向市場。
大量出口中端產品,卻需進口高端產品
新材料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中國化工產品雖出口量較大,卻主要以中端產品為主,高端化工產品依賴進口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索繼栓說,航空的發展對材料的依賴度就很高,以飛機為例,依賴程度高達三分之二,發動機則達80%,向來有“一代材料,一代飛機”“一代材料,一代發動機”的說法。雖然,2017年,我國新材料行業市場規模3.1萬億元,已形成研發、設計、生產、應用等品種門類較齊全的新材料技術體系。但索繼栓表示,高端新材料的支撐保障能力弱,受制于人問題突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也表示,新材料“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工藝要求高,上下游協同性強”等為特征,高端化工新材料產品還不能滿足國內需求。
在趙俊貴看來,我國化工新材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高端產品穩定供應難實現,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關鍵原料久攻不下,市場主體小而分散,集成創新體系遠未形成,創新能力不足。
化工新材料產業如何走到高端去?無論是索繼栓、趙俊貴,還是企業代表潞安集團副總經理馬軍祥,他們一致的觀點是:消除“腸梗阻”,打通從基礎研究、材料研制到工程化制備、工業化生產和應用全過程的利益共同體。
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動提供動力
6個月前,“嫦娥四號”成功登月,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圓滿成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很多啟示。專家們認為,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應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探索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新型舉國體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解決關鍵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提供有力保障。
5年前,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得到國家批準,國科控股據此制定《“聯動創新”綱要》,試圖依托中科院研究力量,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之間的聯動,加速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具體落實措施之一,便是10家行業領先的中科院企業牽頭組建11家聯盟,成員包括院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300余家。
經過長時間努力,聯想控股旗下企業——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泓新材料)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的“甲醇制烯烴”技術為核心,成功打造出了甲醇制烯烴下游產業鏈,具備了成熟的產業基礎、工程化經驗和成果轉化能力。兩年前,國科控股以8.5億元戰略投資聯泓新材料,并在發起成立的“中科院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中,以聯泓新材料為理事長單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長春應化所、化學所等十幾家中科院系統院所和相關企業為理事單位。這種由市場牽引創新的模式看中的是骨干企業的成果轉化能力。
這種模式將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動,既是踐行新型科研體制的有力實踐,也是“政產學研金服用”七方合力,推動原創成果走向市場的最新嘗試,更是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走到高端去的關鍵?!拔覀兩钚牛ㄟ^大家共同努力,將凝聚起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廣泛共識,促進科技創新在制造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的這句話,表明了他對上述創新研發模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