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何惠平 報道 “技術革命是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的必然趨勢。” 10月14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關村不銹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首席顧問李新創在由中關村不銹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主辦的2021(第二屆)中國不銹鋼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高端論壇上強調,“鋼鐵工業的碳達峰、碳中和之路,實際上是一場技術革命的賽跑。由產品研發創新到全工序全流程全環節低碳技術的集成創新,將成為鋼鐵工業降碳達峰的關鍵舉措?!?nbsp;
李新創指出,低碳發展意義重大,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將對鋼鐵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甚至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生產、消費、能源和技術革命,進而重塑全行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全球鋼鐵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統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國占比超過60%。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 。
鋼鐵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將率先實現達峰,未來將面臨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以及嚴峻的 “碳經濟” 挑戰 。
標準之爭已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星閃聯盟理事長、中關村不銹及特種合金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名譽理事長張曉剛強調,提高GDP不是國家的唯一追求,應改變增長模式,推進高質量發展?!爸袊圃臁毙枰獓H標準化的有力支撐。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未來十年,標準的制定者一定是技術的引領者和市場的控制者。他指出,國際標準化發展將呈現五個趨勢:一是標準化向社會領域擴展;二是發達國家重視新興產業標準;三是標準先行,以期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主動;四是為全球環境治理尋找解決方法;五是標準與專利融合。總之,標準化將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標準之爭已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我國鋼鐵行業和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助推“中國制造”更好“走出去”。
李新創表示,標準化是質量提升的“牛鼻子”,只有有效發揮標準化對質量提升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質量才能提得起來,升得上去。
他呼吁,要開展碳排放限額類標準的制定,倒逼鋼鐵企業實施工藝技術升級改造和綠色低碳發展。 加快先進、成熟、可靠的節能低碳技術標準的制定,推動先進低碳技術產品在行業內的應用。
不銹鋼行業低碳發展將助力鋼鐵行業達成“雙碳”目標
世界鋼鐵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指出,在所有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中,不銹鋼擁有無以倫比的、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以及優異的環境性能。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測算,全球每噸鋼的平均碳排放約為1.85噸,而不銹鋼的噸鋼碳排放約為2.23噸,僅比碳鋼高0.4噸左右,其中64%即1.42噸是由鐵合金作為原料帶入的,0.47噸來自電力消耗。
他進一步指出,盡管每噸不銹鋼的碳排放略高于碳鋼,但是如果考慮到耐用性能,不銹鋼的環境優勢更為明顯。以一個典型的建筑或機械結構為例,為了實現150年的結構壽命,如果使用鋁合金,每噸功能結構在150年中需要排放8.5噸二氧化碳,如果使用碳鋼,則只需排放4.3噸二氧化碳,而如果使用不銹鋼,僅需排放3.3噸二氧化碳。因此,采用不銹鋼有利于減少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影響,同時有利于實現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其超強的耐用性可以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同類材料減少30%左右。
由于不銹鋼材料非線性、各向異性,沒有明顯的屈服點,中國不銹鋼及特種合金新材料“高端不高,低端不少”。與碳鋼相比,不銹鋼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2021年上半年,全球不銹鋼產量達到2903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占56%,整個亞洲地區的產量比重更是達到70%,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不銹鋼生產中心。
鐘紹良呼吁,在追求企業規模擴張、積極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同時,要緊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步伐,高度重視不銹鋼產品潛在的環境和健康影響,為應對未來直接或間接針對鋼鐵產品的環境立法和相關的貿易壁壘做好準備。
不銹鋼行業碳達峰及降碳,應做好6方面工作
李新創指出我國不銹鋼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路徑,應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動綠色布局;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做好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此外,還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鋼鐵全過程信息化管控及評估平臺。在企業層面,應實現企業碳排放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為政府及行業層面強化碳排放管理提供基礎支撐。在行業層面,應為企業提供“量化-診斷-融資-提升”一站式綠色低碳服務,指導企業提升碳管理水平。在區域層面,應實現綠色供應鏈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包括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銷售回收、搭建上下游相關產業價值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