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薄斑@次車展我們要好好學習一下中國的智能化技術?!痹趧倓偨Y束的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現場,記者聽到不少來自國內外的業內人士如此感嘆。不少廠商還帶來了自動駕駛系統、各類雷達等最新智能化產品,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趨勢浪潮愈發高漲。
本屆北京車展現場的零部件展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板塊占據了全部展示面積的51%。從現場來看,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相關企業的展臺,總是擠滿關注的人群。
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商湯絕影今年首次亮相北京車展,帶來了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道路測試表現。而華為則首次發布了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乾崑”。
“‘乾崑’可以為整機廠商提供一整套智能解決方案。我們這次首發的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可以讓搭載車輛在更遠距離上‘看’得更快更廣更精準,為更高階的智能駕駛提供感知基礎?!比A為“乾崑”現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華為已經采用多種模式,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提供支持?!?/div>
除了挑戰更高性能的智能駕駛技術,還有廠商在推動智能化進一步普及方面不斷發力。
禾賽科技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激光雷達專精企業,禾賽致力于不斷推廣激光雷達的應用。
“相比10多年前的一個典型32線激光雷達,2024年禾賽發布的AT512線數提升到了16倍,價格卻不到當時的1/100?!鄙鲜鱿嚓P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更高性價比的產品,讓更多層次的產品具備更多元的感知能力,從而進一步打開激光雷達前裝量產市場,加速賦能高級輔助駕駛功能落地?!?/div>
根據中國信通院今年年初發布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時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要素生產率報告(2023年)》,在汽車網聯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下,中國科技型大企業正在加速布局和跨界創新。尤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智能化模塊中,中國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走在前列,同時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領域都保持增長態勢。
車展現場,不少專業觀眾對于產業智能化的趨勢感受同樣深刻?!斑@兩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太快了,特別是在智能化等領域的技術不斷提升,我們必須要趁著這次車展的難得機會好好學習?!币晃豁n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剛剛和廠商交流時記下的筆記。
“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智能化趨勢已經是產業發展最大的趨勢之一?!币患抑悄荞{駛硬件廠商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作為硬件提供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展會上找到合適的軟件合作者,來實現產品的升級,成為產業智能化升級生態的一部分。”
業內專家表示,只有產業鏈足夠完備,才能實現產業的整體升級。在智能化趨勢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智能網聯道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迅速,覆蓋從原材料供應到整車組裝的完整流程。完備的產業鏈形成了較強的垂直整合能力,為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基礎。特別是在智能化組件和系統的開發方面,國內企業如華為、百度、小米等也紛紛進入,帶來跨界融合的新機遇,推動了從智能硬件到軟件及服務的全鏈條協同發展?!敝袊嚬I協會副總工程師王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智能網聯化產業布局的關鍵時期。低階智駕功能基本成為國內車型標配,高階智駕幾乎覆蓋新勢力企業80%的車型。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已經達到55.3%。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將引領汽車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高度,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市場競爭和環境保護帶來深遠影響?!蓖跻f,“未來產業的進一步升級還需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同時推動上下游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效率和靈活性,為產業不斷升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div>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三區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