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雨后的重慶艷陽高照。30平方公里的兩江協同創新區內,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我們按照產業、人才、生活、生態‘4個協同’高標準推進規劃建設,目前已吸引國內外21家科研院所入駐,部分科技成果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眱山聟^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說,未來這里將成為集科技、人文、生態于一體的創新資源聚集地。
——產業協同,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今年2月,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打造的汽車毫米波雷達項目正式落地兩江新區,將為無人駕駛車輛提供更靈敏的“嗅覺”,預計3年內產值將突破1億元。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愷介紹說,該中心落地以來,已經與長安汽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正推進汽車雷達、三峽庫區邊坡災害監測等10余項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
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扎根兩江協同創新區后,與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機組功率10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目前雙方正合作開發風電制氫技術、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攜手重慶先進光電顯示技術研究院、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光電協同創新中心,相關科技成果已實現產業化應用……
截至目前,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的21家科研院所已在環保、人工智能、應急救援、航空航天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科研攻關,預計到2022年兩江協同創新區將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00項、申報發明專利400件。
——人才協同,加快科創人才集聚。
科研人才稀缺一直是制約重慶創新發展的短板。以兩江協同創新區為載體,通過引進國內外科研院所實現科研人才“外引內育”,成為兩江新區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
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教授及其團隊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后,與長安汽車等重慶本土汽車廠商合作開發并推動了汽車雷達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有力推動了相關科研人才培育和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兩江新區還打造了“留創園”“留學報國基地”“歐美同學會”“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人才引育重點平臺,出臺了《“兩江人才”十條》等5個人才政策文件,目前僅兩江協同創新區就已吸引600多名高層次人才。
——生活協同,以服務配套提升區域活力。
通過App,即可遠程指揮船只清理湖面垃圾,船只完成清理任務后自動返回……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內的明月湖,由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自主研制的無人駕駛清潔船可實現90%以上水面的自動化清理。
早在規劃伊始,兩江協同創新區就致力于探索產、城、景有機融合的創新資源集聚模式,以智能化、國際化的配套服務提升區域活力。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在打造7個集產、學、研和生活功能于一體的混合組團,配置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國際化交往、科技成果轉化、醫療教育、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服務。
——生態協同,促進科技、人文、生態相互交融。
明月山與長江山水相連,明月湖碧波蕩漾?!皟山瓍f同創新區可謂‘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態用地、產學研用地和生活用地比例為3:2:1?!眱山瓍f同創新區負責人王飛說,在兩江協同創新區30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5個公園及10余處綠地、森林覆蓋率超過50%。按照規劃,兩江協同創新區未來將實現“公交+步行”綠色出行,建成“五分鐘科研生活圈”“十分鐘生態體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