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高質量發展階段。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出口作為過往高增長的主要來源相繼出現減速,盡管這寫領域對存量穩定仍然重要,但是對增量的作用已經不大。那么,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哪里?
5月30日,在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經濟增長新動能不僅有,而且相當大!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是,低效率部門的改進。劉世錦指出,以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資為代表的五大基礎性成本比有些發達國家還要高。除資源稟賦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我們相關行業不同程度存在著行政性壟斷。再一個就是城鄉之間生產要素受阻。我們近年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大都市圈的發展。再一個就是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大都市圈,我以為今后若干年,我們大概70%以上新的增長動能是在這些領域。大都市圈將來可能有大量的農村,包括村鎮會變成一些小的鎮或者是市、城鄉居民,我們現在講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農民是想進城,城里面人也想下鄉,城鄉要素怎么能夠打通。
二是,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和人力資本的提升。現在我們有一個說法,就是10億人尚未坐過飛機,5億人沒有坐過馬桶。怎么把這部分人的將近10億人的增長潛能能夠釋放出來,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升他們的人力資本。
三是,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應該說我們現在商品的消費實際上已經是趨于平緩,增長速度都在放緩。但是包括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養老、旅游在內的服務業的消費正在進入快速地增長成長期。另外一個從服務業本身來講,就是生產性的服務業其實也是一個重點,所以是生產性服務業加上服務性的消費,共同構成一個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將會成為拉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新的主導產業。
四是,前沿性創業創新的環境文化和制度。中國過去我們在歷次產業革命中間,我們距離先行者還是比較遠的,這次我們已經在有些領域已經進入了無人區,已經進入了全球科學技術前沿地帶,由過去的主要的跟跑轉為部分的并跑,并跑和少數領域的領跑。特別在前沿領域,前沿性創業創新我們比較多集中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領域,中國的優勢最重要就是我們還是市場優勢。我們通過人多、市場大,我們能夠形成商業模式的優勢,然后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帶動技術創新。當然,我們還是有短板,主要的短板我以為就是我們的基礎研究,特別是我們的大學教育,這方面還是基礎比較差的,怎么能夠形成一個有利于新的思想脫穎而出的這樣一種環境文化和制度。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好,中國可能下一步我們的創新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可能后勁就不足。
五是,綠色發展。這里面我想傳達一些新的理念。過去我們講綠色發展主要講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但是這個面比較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綠色消費到綠色的制造,綠色流通,綠色融資,再到綠色創新,是一個完整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發展也不是對傳統工業化模式的一個簡單地修補,而是與之相競爭,并可能獲勝,根具優越性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式。不能把綠色發展和增長對比起來,綠色發展將會帶來消費的新動能、創新的新動能、增長的新動能。它不僅是做減法,更重要是在做加上法國和乘法。
劉世錦表示,五個增長新動能對制度質量要求相當高。目前金融體系在若干方面是不大適應的,如果我們不深化金融領域供給側的結構性的改革,新的動能很可能是看得見抓不住。
對此,劉世錦建議:
第一,放寬準入。發展出一大批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
對民營企業,特別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問題,除了我們的理念、政策、法制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的機制和能力不相適應。這個方面怎么能夠發揮好本地化、網絡化的優勢,這方面實際上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
第二,有效利用國家信用。我們現在的地方政府、國企他們是杠桿率比較高,背后其實有國家信用的支撐。但是,對國家信用的利用效率其實不高,有些地方是濫用。怎么能夠更好的利用國家信用有一些更好的制度安排和產品設計,比如說可以考慮發行低成本的長期建設國債為政府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另外這方面有助于化解地方的音型債務。
第三,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和區域的產業集中度。
第四,進一步完善部分環節創新創業企業成長所需要的金融服務。這個方面我們現在可能下一步要考慮,怎么加快探索為市場化方式解決卡脖子和備胎技術提供金融支持的機制和產品。
最后,我們要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中國在綠色金融這個方面,在全球范圍之內我們是走在前面的,下一步應該說潛力很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金融等等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探索,以適應綠色經濟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