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今年前四個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838.86萬輛和835.33萬輛,同比下降10.98%和12.12%。
從年內產銷完成情況來看,行業產銷整體下降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17日流傳的發改委擬定《進一步擴大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的征求意見稿,目前沒有落實時間表。
對于4月份銷量下滑幅度加大,許海東認為,上半年會延續下滑態勢,希望7月份或8月份銷量能夠反轉。
中汽協表示,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消費信心不足。另外,受國五國六標準切換的影響,消費者對國家刺激消費的政策期待及觀望情緒明顯。隨著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基建投資對消費市場促進作用的逐步顯現,對全年汽車市場的穩定發展充滿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傳統燃油車型市場并未完全脫離“寒冬”,但新能源車型市場銷量在今年前四個月依舊延續去年較好的表現,累計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
銷量下降未有效緩解
自主品牌市場降幅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受春節后車市恢復較慢影響,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8.47萬輛,環比下降29.83%,同比下降27.8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1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4.13%。
其中,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累計銷售新車175.17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8.45%。值得一提的是,與上月相比,除一汽和華晨銷量小幅下降以外,其他八家企業均降幅明顯。
此外,4月份,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38.69萬輛、35.46萬輛、15.14萬輛、7.46萬輛和1.02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4.57%、22.52%、9.61%、4.73%和0.65%。與自主品牌類似,上述外國品牌銷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韓系和法系降幅尤為明顯。
總體而言,與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品牌銷量小幅增長,德系略降,其他國別品牌均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
對于上半年銷量難以轉暖的原因,中汽協表示,1月份的汽車下鄉政策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相關部門沒有拿出真金白銀促使政策落地。其次,發改委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征求意見稿仍沒有確定具體時間表,“懸空”的補貼政策和政策助力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使得很多消費者持幣待購。
此外,由于今年7月1日,全國多地就要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使得國五車型銷量受到明顯抑制。從主機廠的排產調整、經銷商的延緩進貨下單,到消費者的觀望氣氛濃厚,都進一步加劇了銷量的止步不前。
許海東認為,相較于國外品牌,自主品牌受到國六排放標準切換的影響較大,畢竟大部分自主品牌仍是國五車型。此外,宏觀經濟也對消費信心產生影響。7月份之后,伴隨著國六政策切換完成,結合去年7月份的銷量基數比較低,他預計今年7月份的銷售數據有望轉喜。
車市表現分化明顯
新能源車銷量漲勢喜人
相較于整體汽車市場的“寒意”,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呈現出“熱火朝天”的高增長態勢。4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
在傳統燃油車市場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完成華麗轉身。4月份,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輛和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84.5%和87.5%。
縱觀今年前四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實施后,國內新能源市場或將受到技術革新和成本控制的沖擊。但可喜的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相比之前已經日漸成熟,2019年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是轉折的一年,同時也是新能源時代開啟的新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