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關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
這份展示“錢從哪里來,流到哪里去”的報告,含“金”量極高。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政府四本預算總收入預計約33.1萬億元(剔除了財政補貼社?;鸬闹丿B部分以及不包含年度調入,年度結轉結余、政府債務等)。
若加上政府債務、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等,支出規模要更大,2019年政府四本預算支出規模預計41.2萬億元。
2019年我國政府預算收入將繼續保持增長。不過,部分收入增速趨緩。受減稅降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等影響,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5%;連續火熱了兩年的土地市場,2019年可能會稍稍降溫,賣地收入預計增長3%。
收入增速放緩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約19.25萬億元,同比增長5%,比2018年6.2%的增速要低。加上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15144億元,收入總量為20.76萬億元。
財政部解釋道,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及上年部分減稅降費政策翹尾減收等因素影響,預計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83.8%是稅收,這個比例比2018年實際的85.3%要低。稅收中第一大稅種為增值稅,占比在四成左右,僅國內增值稅(不包括進口環節增值稅)收入預計約6.01萬億元。企業所得稅、個稅為第二、三大主體稅種,2019年全年收入預計約為3.89萬億元、1.29萬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19年國內增值稅、個稅預計收入規模,均少于2018年執行收入。
2019年我國將推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規模約2萬億元,包括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允許地方將養老保險企業繳費比例降至16%等。
有地方財政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增值稅減稅從去年5月1日開始執行,會對今年前5個月的增值稅帶來翹尾因素;個稅減稅從去年10月1日實施,會對今年前10個月的個稅收入帶來影響。這還僅僅是考慮到2018年已經出臺的減稅政策,2019年增值稅稅率繼續下調等,會進一步帶來財政減收。
其實,在2018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減稅政策的釋放,對2018年財政收入影響已經有所體現。2018年前4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9%,隨著減稅政策及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 5-12月份收入增幅放緩至2.6%。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與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8年減稅降費背景下,雖然財政收入增速在趨緩,但是稅收收入的增速仍然有8.3%,比GDP的增速要高,背后可能有一定征管加強的因素。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需要綜合考慮這方面因素。
當然,這里還存在口徑差異。財政收入是以現價計算,而GDP增速是扣除了價格因素的可比增速,2018年工業品價格上漲等,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財政收入增速。
財政加大力度支持教育
政府工作報告中任何一項公共政策,背后都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
以稅收為主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征繳到國庫之后,又不斷地投入到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各領域。比如,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將出臺一系列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其中,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擬安排約539億元,增長14.9%。
為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2019年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23.52萬億元,增長6.5%。
分領域來看,教育為財政第一大支出領域,占比約14.8%,高于2018年的14.6%,表明財政對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加大;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比12.3%,和2018年持平;城鄉社區支出,占比10.1%;然后是農林水、一般公共服務、衛生健康支出,占比分別為9.5%、8.1%、7%。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預算報告顯示,支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鞏固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重點消除城鎮“大班額”,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168.5億元,增長13.1%,促進公辦民辦并舉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土地市場可能降溫
全國政府性基金是政府的第二大賬本。
2019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預計7.79萬億元,增長3.4%。諸如鐵路建設基金、港口建設基金、民航發展基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費附加、土地出讓金等,都統計在政府性基金里,籌集的資金一般有特定的用途,專款專用。加上上年結轉收入358.24億元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21500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為9.98萬億元。
這筆收入主要來自數量、層級眾多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90%以上。其中,地方收入貢獻大戶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即賣地收入。2019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預計6.71萬億元,增長3%,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為91%。
賣地收入預計微微增長3%,這比2018年25%的增速、2017年40%的增速要低得多,預示著連續火熱了兩年的土地市場可能會有所降溫。不過,土地市場波動較大,年初的預計跟實際情況可能會有較大出入。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四本預算中規模最小的。2019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3366億元,增長16.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是根據國有企業上年實現凈利潤一定比例收取,不同國企類型上繳比例不同。
央企最新的上繳比例主要為,煙草類央企上繳比例為25%,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等資源型企業為20%,鋼鐵、運輸、電子等一般競爭型企業為15%,軍工、轉制科研院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文化企業等為10%,中儲糧、中儲棉等政策性企業免交。
財政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國有一級金融類企業)營業總收入57.8萬億元,凈利潤2.4萬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2萬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照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來計算,2018年國企利潤平均上繳比例約20%。
2019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計2401億元,增長11.2%。外界曾經廣泛詬病:這些從國企利潤中提取的資金,多半又返還給國企,用于國企改革、技術改造等用途,并未惠及更多公共領域。這種狀況在逐步改變,2018年25%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調入到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統籌用于更廣泛的公共事業。
目前,央企利潤上繳,并未包括盈利頗豐的金融類企業。不過,形勢在不斷變化。2019年,為了落實好2萬億減稅降費政策,各級財政需要開源節流,而中央財政“開源”的一個渠道就是央企利潤,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
“財政+國資劃轉”充實社保
201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計接近8萬億元,增長9.7%。其中,保險費收入5.7萬億元,財政補貼收入接近2萬億元。
受養老金標準提高、社保擴圍、老齡化加劇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財政補貼社?;鸬囊幠2粩嘣黾樱瑥脑瓉淼膸浊|元,逐漸突破萬億,2018年達到1.7萬億元,2019年財政補貼進一步增加到接近2萬億元。
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廣東、浙江等年輕人口流入地存在較多結余,但老工業基地等地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
為此,2018年出臺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將收支狀況較好省份的基金結余按一定比例調劑至缺口省份,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預算報告顯示,2018年地方上繳中央的調劑基金收入約2413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預算報告中獲悉,2019年還將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并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為實現全國統籌創造條件。
2019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計7.4萬億元,增長15%。預計今年收支結余542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9.2萬億元。
考慮到我國老齡化的趨勢,為保障未來養老金發放的可持續,劃轉國資充實社保基金的工作在有序展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預算報告中獲悉,5戶中央企業和浙江、云南兩省的劃轉試點工作基本完成,19戶中央企業的劃轉工作正在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