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曉波
“向凈零排放轉型將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發展模式?!苯?,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商務官鄔睿格(Ragnar Udd)如此表示。
他介紹,近年來必和必拓不斷調整其資產組合,致力于為全球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提供重要的資源保障,為促進可持續貿易的發展做出貢獻。
必和必拓生產的銅、鐵礦石和高品質煉焦煤是全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能源和交通運輸系統的電氣化進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深知這些資源產品的重要價值。同樣重要的是,這些礦產資源的生產方式和貿易模式?!编w睿格說。
助力全球通過能源轉型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未來幾十年世界的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為此,必和必拓不懈探索可持續且高效的產能提升方式,助力全球通過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滿足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和城鎮化進程對資源的需求,回應人們對更高生活水平的期許。“我們主要通過位于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礦山,向全球供應礦產資源,亞洲地區是我們的最重要市場之一?!编w睿格說,“必和必拓推動可持續貿易發展的積極努力也體現在我們與客戶的合作中,包括眾多來自中國的客戶。依托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必和必拓在協助客戶使用必和必拓產品進行生產的過程中減少碳排放。”
與此同時,必和必拓加強與業務伙伴的通力協作,在更可持續的新型生產方式和貿易模式上不斷尋求突破,以滿足未來幾十年全球對重要礦產資源的新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全球對此類資源產品的需求將只增不減。以銅為例,全球能源和交通運輸系統的電氣化將需要更多的銅。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這一需求還將被進一步放大?!编w睿格介紹,到2050年預計全球銅需求將增加約70%,超過5000萬噸/年。從現在起到2035年,預計銅行業需要新增投資約2500億美元,方能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銅需求。這意味著,相比過去10年全球銅礦項目總計1500億美元的投入,今后10年的資本需求將顯著增加。
鄔睿格介紹,必和必拓正在全力推進勘探項目并進一步擴大現有銅礦的產能,為滿足未來的銅需求貢獻積極力量。據悉,必和必拓目前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在產銅礦資產,一系列尚處于規劃和開發初期的優質項目也將逐步為產能提升注入新的動力。必和必拓還積極投資于更可持續的銅礦礦山運營生產方式。例如,其位于智利的埃斯康迪達銅礦(Escondida)和斯賓塞銅礦(Spence)的運營,現均已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所有生產過程僅使用淡化海水。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幫助必和必拓每年減少了300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約70萬輛傳統燃油轎車1年的排放總量。
確保全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鄔睿格進一步表示,盡管全球已就降碳目標基本形成共識,但各國國內政策環境中顯現的一些趨勢可能成為凈零排放轉型的阻礙,包括“資源民族主義”的抬頭和國際貿易機制內部的持續動蕩。這兩種趨勢使未來能源轉型所需的重要原材料的供應局面變得更為復雜。此外,貿易和供應鏈受限、審批流程效率低下以及地方生產力框架缺乏競爭力等因素,正進一步加大資源獲取的難度。
鄔睿格認為,在經歷了疫情的沖擊及部分地區的地緣政治沖突后,世界各國加大力度確保自身供應鏈連續性和韌性的做法合乎情理。各國政府寄希望于通過積極布局把握先機,贏得凈零排放轉型帶來的經濟紅利。為此,許多國家正在制定和實施相關產業政策。
“然而,如果我們無法就新型清潔能源技術的規?;_發和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合力,那么如期實現全球氣候愿景目標的可能性將被減少?!编w睿格說,“我認為世界應重新回到全球貿易原則的框架內?!?/div>
鄔睿格認為,要積極鼓勵各國政府合力推動世貿組織的改革,形成與當今世界的新趨勢相適應的現代化規則和體系。在此過程中,各國一方面要著力鞏固全球貿易的基石,即確保市場的公平、開放和透明;另一方面要制定新的標準和框架,讓市場參與者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享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比如,允許汽車制造商采購以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更低的技術生產的鋼鐵,或通過差異化的市場渠道為風力發電機制造商提供以更加重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的方式生產的銅等。
“以正確的方式制定市場規則將更有利于我們探索邁向凈零排放未來?!编w睿格說。
他認為,以負責任的方式生產全球能源轉型所需的資源產品并確保長期可靠的供應,是亟待世界各國協力應對的首要任務。任何單一的經濟體、行業或企業都無法僅憑一己之力實現這一目標。
“確保全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我們需要攜手共進,才能及時有效地實現轉型。我們面臨的挑戰無疑是嚴峻的,但只要我們能夠凝聚合力,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加深商貿合作,我們一定能夠攜手共創更可持續的低碳未來?!编w睿格最后強調道。
《中國冶金報》(2024年11月29日 02版二版)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宋玉錚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