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曉波
5月17日,歐洲議會的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 (ENVI) 以49票贊成、33票反對和5票棄權,通過了關于碳邊境調節機制 (CBAM) 的法案文本。
根據歐盟此次通過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法案文本,碳邊境調節機制本質上是對特定進口產品征收碳稅,意在保護歐盟境內企業的氣候行動,避免這些企業將生產外包給碳排放目標較低的國家從而造成碳泄漏(Carbon Leakage)。早在2021年7月份,歐委會就提出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初步方案。對比此次最新通過的法案文本來看,內容更加激進,要求更加嚴苛,歐盟似乎在CBAM這條路上越走越執著。
據了解,歐洲議會將在6月6日~6月9日進行全體審議投票。如果此次投票通過,將代表歐洲議會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正式立場,形成歐洲議會的碳關稅法案,碳邊境調節機制也將作為正式的法律文本在歐洲生效。
如果6月份的投票再次通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即將出臺的碳關稅法案,將引發世界針對新貿易規則的博弈,國際貿易體系和產業格局將發生新一輪的變化。同時,歐盟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實施將對全球貿易,尤其是鋼鐵等相關行業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擬全面梳理一下碳邊境調節機制的來龍去脈。
爭議不斷
近2年步伐加快
從巴黎氣候協定到哥本哈根氣候協議,歐盟似乎認為其一直站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制高點。一直以來,歐盟對域內碳減排有著迷一般的執著。碳邊境調節機制作為一項平抑歐盟境內碳減排積極行動的機制,很早就開始在歐洲地區醞釀。在國際氣候談判啟動之初,碳邊境調節機制就是討論議題之一。但它的實施一直飽受爭議,支持者認為碳邊境調節機制可以降低碳泄漏風險,反對者則認為該機制是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
終于,2019年,歐委會提出了“歐洲綠色新政”工作計劃,其中建議采取碳邊境調節機制并嘗試對部分進口產品征收額外的關稅;2020年3月份,歐委會針對啟動這一機制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收集公眾意見;2021年3月份,歐洲議會通過決定,要求歐委會按計劃自2023年起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
2021年7月14日,歐委會正式公布“歐洲綠色新政”,明確到2030年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較1990年排放水平至少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法定目標。為了配合推進“歐洲綠色新政”,歐委會同時公布了16項立法草案,業內也稱作“Fit-for-55”一攬子計劃。碳邊境調節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法案,自此正式浮出水面。
旨在避免碳泄漏
督促境內企業深入碳減排
出臺碳邊境調節機制法案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歐盟一直以來稱,在其不斷提高減排目標的過程中,面臨碳泄漏問題。所謂碳泄漏就是指對于嚴格執行碳減排計劃的國家或地區,其區域產品生產活動(尤其是高耗能產品)可能轉移至其他未采取嚴格碳減排措施的國家或地區,導致前者減少的碳排放被產業轉移所帶來的新增碳排放而抵消。歐盟認為,這對于其境內的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歐盟意欲著力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歐盟碳市場主要覆蓋電力行業和工業部門,電力行業碳配額已接近全額有償分配,而工業部門仍采取免費配額。與電力行業不同,如果歐盟直接取消或全面降低工業部門的免費配額,勢必會導致境內工業部門將產業轉移至碳排放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因此,碳邊境調節機制成為一項重要的機制,意在確保進口產品與歐盟本土產品承擔相同的碳排放成本。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護歐盟境內工業免受碳定價權弱或無碳定價權的國家或地區的工業競爭影響;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降低本土企業在工業領域免費配額占比,促使其做出更多的碳減排努力。
《中國冶金報》(2022年06月03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