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鋼鐵行業低碳發展進行得如火如荼,加入全國碳市場的驅動力也愈加強烈,被賦予低碳發展優勢的電爐鋼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筆者注意到,從各地相繼頒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來看,對于電爐鋼發展呈現兩種表述,一種明確了電爐鋼產量占比目標,如山東、吉林、河北等;另一種則提出了廢鋼比目標,如湖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鋼鐵工業的廢鋼比力爭達到30%;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鋼鐵生產廢鋼比大于40%。這透露出一種什么樣的趨勢?電爐煉鋼發展面臨哪些阻力,又該如何破局?本期將重點探討。
深度
電爐鋼蓬勃發展究竟在多遠的未來?
記者 樊三彩
“到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的比例力爭提升至15%?!睂τ谶@一多次出現在中央文件里的目標,業內人士表示,照目前形勢推斷,幾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兩年占比就一直徘徊在10%以下,明年會更低?!庇袑<也粺o悲觀地預測道。
在中央首提防“內卷”的背景下,電爐鋼企業應當堅持科學競爭,健康有序發展。
電爐鋼產業蓬勃發展為何始終“難產”?
一直以來,被冠以低碳發展優勢的電爐鋼產業被寄予厚望。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報告《我國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顯示,鋼鐵行業在落實“雙碳”戰略過程中,發展電爐流程的降碳貢獻約為35%;東北大學特殊鋼冶金研究所所長姜周華認為,全廢鋼冶煉是實現我國鋼鐵生產碳中和的關鍵解決方案。以此為背景,GEM(非營利數據組織“全球能源監測”)組織的年度“Pedal to the Metal”報告顯示,2024年迄今為止,全球各國宣布新建的煉鋼產能93%為電爐鋼產能;在建的煉鋼產能中,電爐鋼占比50%。
既然如此,電爐鋼產業蓬勃發展為何始終“難產”?
從大面上看,廢鋼資源不足、電力短缺和電價較高、廢鋼稅收政策不完善、產品競爭力弱、鼓勵發展的政策落地少等因素較為顯著。
往細處看,有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產能足夠,但產量不足。實現電爐鋼產量增長的關鍵在于產能利用率。我國已建成的電爐鋼總產能近2億噸,而總產能利用率常年在50%附近波動,尤其是今年的開工率不到40%,電爐鋼企業虧損嚴重,生產動力不足。有專家指出,電爐煉鋼比長流程煉鋼成本高出200元/噸~500元/噸。
二是充足且有價格競爭力的廢鋼資源未流向電爐鋼企業。有專家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年2.6億噸廢鋼計算,假設轉爐廢鋼比為20%,則9億噸轉爐鋼要消耗1.8億噸廢鋼,電爐用廢鋼量只有0.8億噸,無法支撐1億噸電爐鋼的廢鋼需求,驅使電爐鋼廠大量采用兌鐵水工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長流程企業或有電爐工序的長流程企業往往生產成本更具優勢、資金儲備更加雄厚,可出更高的單價購買廢鋼。
三是高質量廢鋼未被高效利用?!坝捎诋斍按致苑诸惞芾砼c粗放的回收方式,影響了廢鋼的資源價值?!币苯鸸I規劃研究院總設計師繆駿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一方面,一些高合金鋼或特鋼的廢鋼用在了普鋼生產上,導致廢鋼中的合金元素非但沒有發揮作用,反而成為可能影響鋼材的雜質元素;另一方面,一些高品質鋼的生產對廢鋼中的殘余元素提出較高要求,這也需要對廢鋼進行分類管理。”
四是電爐鋼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緩慢。截至8月23日,在鋼協網站公示的部分或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爐短流程企業共計18家,包括28座電爐,總產能為1591萬噸?!半姞t鋼企業要按照國家要求,加快超低排放改造進度,避免2025年后因連續性環保差異政策的出臺,導致企業要素成本價格上升,生存更困難?!变搮f副秘書長、中國貿促會冶金行業分會副會長蘇長永提醒道。
此外,電爐鋼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共性問題研發意愿低,電爐鋼企業轉型方向模糊等問題也需引起關注。
電爐鋼企業應如何科學競爭、健康發展?
8月23日,工信部對產能置換政策再按“暫停鍵”,對于所有企業而言,這都是一個重新梳理調整的時期。恰逢中共中央政治局倡導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有專家在會上呼吁,國內發展電爐鋼要抱團取暖,不能相互之間內卷。不內卷,應該怎么辦?
從“卷”價格到“卷”模式。當前形勢下,電爐鋼企業尤其要找準自身發展戰略定位,增強抵御鋼鐵行業周期發展變化風險的能力。中國鋼研綠色化智能化技術中心部長上官方欽認為,電爐短流程的發展將“以全廢鋼電爐短流程生產建筑用長材”替代“以中小高爐—轉爐生產螺紋鋼、線材等大宗產品”作為切入口,并形成3類主要的發展模式:一是全廢鋼電爐流程替代中小高爐,生產螺紋鋼等長材;二是返回法與近終形制造技術結合,生產優特鋼、不銹鋼、硅鋼、熱軋薄板帶、超薄帶產品等;三是氫還原—電爐流程生產國防軍工、高新技術產業等所需的特殊鋼材。電爐鋼企業須結合自身定位,積極探索適宜的轉型發展模式,拓展企業生存空間。
從“卷”產量到“卷”質量。中國貿促會冶金行業分會副秘書長蘇步新介紹,目前的電爐鋼產品結構中,75%為以螺紋鋼為代表的普碳鋼,20%為不銹鋼,5%為高端裝備、軍工用鋼等高合金鋼,高端產品占比較低?!艾F在應該要從注重產量轉到注重質量上來,我們的下游采購商也越來越關注材料性能?!卑不崭粍P特材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吳振忠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富凱特材是一家專門從事特種金屬合金材料研發生產的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備年產15萬噸的特種鋼生產能力。吳振忠表示,他們也曾走過以產量換效益的彎路,但后來意識到質量才是王道,經過多次品種轉型,開始聚焦以高溫合金為代表的進口替代材料的生產。目前,富凱特材奧氏體不銹鋼占比30%~40%,雙相不銹鋼占比30%~40%,耐蝕合金、高溫合金占比20%~30%。
從“卷”大小到“卷”效率。當前,電爐鋼企業裝備水平普遍落后,且爐容偏小。據統計,我國100噸級以上的電爐只占20%,爐容超過150噸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日本、美國、韓國等國的電爐基本都在100噸級以上。裝備優劣事關生產效率、企業競爭力,但是否進行裝備升級要因企而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顯示,公稱容量30噸以上、100噸(合金鋼50噸)以下電弧爐為限制類。業內專家強調,雖然國家不鼓勵新建100噸以下電爐,但也不會“一刀切”拆除100噸以下電爐,電爐鋼企業須根據產品結構、生產規模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電爐大小。吳振忠直言:“特鋼訂單往往數量少、品種多,中小型電爐的靈活機動更適應特鋼生產?!痹诳婒E看來,增強企業競爭優勢,不能單靠電爐大型化,這正是國家產業政策將特鋼電爐限制類放寬到50噸爐容的原因。當前,如何促進生產過程高效化、低碳化等才是關鍵。
從“卷”工序到“卷”流程。鋼鐵工業低碳化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命題。上官方欽認為,對鋼鐵企業而言,生產制造流程及其耗散過程是實現低碳的核心部分,不僅要從具體的工序/裝置來解決,更重要的是要從流程結構、流程功能、流程效率等方面來解決?!半姞t流程也是一個典型的‘一流兩鏈’(生產制造流程,供應鏈、服務鏈)系統,得益于其物料和能源消耗的特點以及電力排放因子的不斷下降,通過對相關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電爐流程未來有望實現近零排放。”他分享了團隊的一項研究結論,得益于電力排放因子的不斷下降,到2060年全廢鋼電爐流程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80%。如果優化全廢鋼電爐流程,并適當進行化石能源的替代、終端用能電氣化的改造以及對爐渣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則全廢鋼電爐流程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有望實現近零排放。
關于電爐鋼發展,還有更多的智慧競相迸發,如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在海外建設直接還原鐵生產基地,將冷態直接還原鐵作為商品供應下游電爐鋼企業,以有效緩解廢鋼資源相對短缺對于發展電爐鋼產業的限制;要充分發揮全廢鋼電爐短流程煉鋼的低碳屬性,提前布局我國鋼鐵行業進入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窗口期,爭取新的收益來源;推進再生資源產業數字化平臺項目建設,更好地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保障再生資源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各國對產業鏈、供應鏈產品的綠色要求,采取了防止“碳泄漏”的貿易保護,如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英國和北美等國家和地區已確定采用“碳稅”,這種貿易行為或將刺激電爐煉鋼工藝的發展;研發應用電爐強化冶煉工藝技術、LF爐快速精煉技術、棒線材直接軋制技術等電爐流程高效生產關鍵技術……
電爐鋼產業蓬勃發展究竟在多遠的未來?這是所有從業人士內心的疑問。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報告《我國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提出,2045年前后,隨著廢鋼資源量的增長,中國鐵素資源結構將從以鐵礦石為主調整為以廢鋼為主,電爐流程也將替代傳統高爐-轉爐長流程,成為鋼鐵行業的主要生產流程,到2060年,電爐流程所占比例將提高到50%。相信只要正確地“卷”、科學地競爭,就能更快抵達電爐鋼產業蓬勃發展的未來。
熱議
與其“電爐鋼比”,不如“廢鋼比”
劉仕君
近期,業內關于電爐鋼的話題多了起來,聚焦在大力發展電爐短流程與實現15%電爐鋼比目標上。在談及我國鋼鐵行業流程結構時,多采用“電爐短流程規模小、電爐鋼產量占比低”這樣的一貫說法,一些人甚至有“恨鐵不成鋼”的幽怨,隱約透出幾分底氣不足來。
筆者不反對要大力發展電爐短流程,只是認為,在當前的國情下,這個工作只是“之一”,不是“唯一”,還不到排斥高爐—轉爐長流程的時候,二者之間應是相輔相成、攜手共進的關系。在筆者看來,“廢鋼比”較之“電爐鋼比”更有現實意義。
廢鋼的“前世”
是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的原生鋼
眾所周知,我國鋼鐵工業嚴重依賴煤基化石能源,直接碳排放量大,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6%,僅次于電力和交通運輸業。因而,有效降低鋼鐵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已成為鋼鐵行業乃至國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發展電爐短流程被視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也高度重視鋼鐵行業的“雙碳”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電爐短流程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支持和鼓勵提高電爐鋼產量占比,以深入推進節能降碳工作。
筆者認為,之所以強調電爐鋼占比,是因為認可其低碳優勢,但這只是當前核算規則下的屬性認知。若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基于碳足跡評價,則廢鋼、電爐短流程未必低碳。
電爐短流程鋼低碳屬性的底層邏輯并非因為工藝本身,一大主要原因是其使用再生鋼鐵原料(廢鋼),而廢鋼加入到高爐—轉爐長流程中也會帶來同樣的減碳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廢鋼的“前世”也是三四十年前高爐—轉爐長流程生產的原生鋼。我們需要清楚的是,彼時排放的二氧化碳至今還在起作用(一般來說以70年為周期),當下的地球溫升效應是存量與增量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僅在當前的時間斷面上進行簡單粗暴的比較,在邏輯維度上是有重大缺陷的,對高爐—轉爐長流程也是絕對不公平的。
簡而言之,廢鋼的低碳屬性,是進行碳排放核算時按時間維度來定義而獲得的,即在核算碳排放時,只算“今生”不算“前世”。其實廢鋼只是退出了上一個鋼鐵生命小周期,而進入第二個生命小周期內作為原料再循環利用。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規則的問題,不是實際有沒有影響的問題。
對比高爐—轉爐長流程與電爐短流程的碳排放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背后碳排放的溫室效應不被納入評價,其實是不合理的。
當下有關低碳發展的話語范式
對我國不利
我們需要真切地認識到,當下的低碳發展規則與話語范式有誤導之嫌,對我們比較不利,必須正視之且努力爭取改變。
當前,我國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廢鋼循環量不足,供不應求導致出現市場溢價,電爐鋼企業發展積極性不夠。而西方發達國家電爐鋼占比高,是因為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市場供需平衡之后廢鋼體現出價格優勢。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市場化選擇的結果,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問題。
同時,簡單粗暴對比高爐—轉爐長流程與電爐短流程的碳排水平,是西方發達國家樂于見到的。他們先過度碳排放,不受譴責與道德審判,而對后發展的國家譴責、限制,這非常不利于我們在國際上反駁與揭穿西方在綠色壁壘上的丑陋利益嘴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巴黎協定》的基本原則。從講科學有邏輯的角度,也應該比現在和未來,在發展的前提下減碳。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電爐鋼占比,應是一條基準值移動的曲線,是基于發展階段的動態,不應是基于時間的靜態。
基于先發展先受益的原則,從“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度,我們是決不能等到30年后再生產的,尤其是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而言。應該相信,隨著進一步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未來電爐鋼占比一定會越來越高,在步入碳中和階段后一定會逐步接近發達國家均值水平。
此外,我們積極主動調控高爐—轉爐長流程產能,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選擇,是我們國家的自主貢獻,是為全世界做的超額貢獻,不是被動而為的。這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事情,不能把我們的大國風范扭曲成不得已而為之。對此,我們的立場必須堅定,認知必須正確,避免進入到類似的話語套路與規則陷阱。
從政策取向看
廢鋼循環利用的優先級高于電爐鋼比
廢鋼資源始終承擔著鋼鐵行業碳減排的重要任務。誰掌握廢鋼,誰就掌握了未來,這也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廢鋼資源的基礎循環水平。
高爐—轉爐長流程也可以高比例消納廢鋼,且更有優勢、更有價值,尤其在碳達峰階段。因此,在當前國情下,我們不宜突出強調電爐鋼比,而應多追求廢鋼比。不要把廢鋼比混同于電爐鋼比,這是兩個有實質差異的概念。后者側重于發展電爐短流程,同時排斥高爐—轉爐長流程;前者則聚焦于多利用廢鋼,更為科學合理,更符合中國的國情現實。過度強化后者容易帶來不利的政策方向引導,使電爐鋼比成為一個不切實際、容易走偏的約束性指標。
平心而論,電爐短流程生產的鋼材品種明顯是有局限性的,精品鋼比重偏低,不能覆蓋全系列品種,離高質量發展要義還有一些距離。而廢鋼添加到高爐—轉爐長流程中,能生產更多品種、更高規格的鋼鐵產品??陀^來講,高爐—轉爐長流程中多加入廢鋼,投資更小,更具有生產組織的靈活性,更具有邊際效應,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2023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曾表示:“目前行業認識逐漸清晰,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長流程和短流程在上下半場的角色及降碳貢獻不同,上半場碳總量降低要靠長流程,下半場碳中和還得靠短流程?!边@個認識是符合實際的。在碳達峰階段,應主要靠高爐—轉爐長流程做貢獻。
我們還需要梳理一下政策文件,以強化我們的理解程度。如2024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推進廢鋼循環利用,支持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到2025年底,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廢鋼利用量達到3億噸。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的《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提出,支持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到2025年底,廢鋼利用量達到3億噸,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從這個表述上看,廢鋼循環/高質高效利用的優先級是排在發展電爐短流程前的,也就是說,廢鋼比是更優先的概念,之后才是電爐鋼比。廢鋼進入長流程還是短流程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全量消納才是關鍵,可以保證行業整體上是降碳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能為未來發展電爐短流程起到政策性激勵作用。但要知道,限制電爐短流程生產的瓶頸是資源、成本以及品種結構,與高爐—轉爐長流程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二者需要的是同臺競技、良性競爭,通過市場化方式篩選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技術路線來。西方發達國家的電爐短流程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要著眼于技術的多元化、經濟性,利用廣泛的降碳技術組合,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有針對性地部署發展適合的低碳技術。不能是簡單的電爐短流程與高爐-轉爐長流程之分,也不可是模糊的電爐鋼比與廢鋼比之別。
總而言之,面對國內外碳減排政策和下游用戶對低碳排放鋼的迫切需求,中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非但不能停,還要加快,但一定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