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電爐鋼產能約為1.86億噸,預計到2023年還將新建釋放約2000萬噸電爐鋼產能,總產能預計可突破2.1億噸。2021年,我國電爐鋼產量為1.1億噸,占全年粗鋼產量的10.7%,距2025年占比達15%以上仍有不小差距。2021年電爐鋼裝備的開工率長期穩定在50%以上,但當前電爐煉鋼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品種單一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由于我國廢鋼數量相對較少、成本較高,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成品鋼材價格持續下降、產能產量雙控、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等因素影響,從今年4月份開始,電爐開工率呈逐步下降趨勢,電爐鋼產量也大幅下滑。
在“雙碳”背景下,中國鋼鐵工業要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將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優化工藝流程結構、合理發展電爐鋼至關重要,有助于真正實現鋼鐵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和電爐鋼產量的合理增長。
華東、華南電爐鋼企業占比達55.4%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通過電爐煉鋼的企業數量有251家,分布在除北京、海南、寧夏和西藏外的27個?。ㄗ灾螀^、直轄市);電爐鋼裝備總數為423座(包括現存、在建和待建),總產能約為2.18億噸。其中,對于已報備的企業裝備產能嚴格按照“底單內”產能計入,對于產能置換新建項目裝備產能按照已公告的產能置換方案計入,并嚴格按照《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部原〔2021〕46號)進行產能插值估算和核對。
電爐鋼企業分布情況。在我國擁有電爐鋼裝備的251家企業中,獨立電爐鋼企業約200家。251家企業按7個大區劃分,各個區企業數量占比如圖1所示??梢钥闯?,電爐鋼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兩個區域,占比分別為34.3%和21.1%,總占比達到55.4%;西南地區為12.7%;東北、華北和華中3個地區企業數量大體相仿,占比均不到10%;西北地區企業數量最少,占比僅為3.6%。
圖1 我國電爐鋼企業分布情況
電爐鋼裝備數量分布情況。我國當前現存、在建和待建的電爐鋼裝備總數為423座,各地區占比情況見圖2??梢钥闯觯A東和華南2個地區憑借企業數量的優勢,電爐鋼裝備數量也遠超其他區域,占比分別為30.5%和24.8%;西南、華中、東北和華北4個地區占比在9.7%~11.3%之間;西北地區數量最少,占比僅為3.1%。
圖2 我國電爐鋼裝備數量分布情況
電爐鋼裝備大小分布情況。我國423座電爐鋼裝備總公稱容量約為2.9萬噸,單座電爐鋼裝備公稱容量范圍為15噸~220噸。將電爐鋼裝備劃分為6個容量區間,分別為不大于30噸、31噸~50噸、51噸~70噸、71噸~90噸、91噸~120噸及120噸以上,各容量區間電爐鋼裝備數量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公稱容量區間電爐鋼裝備數量分布情況
(注:30噸以下容量電爐為用于合金鋼生產電爐,不屬于淘汰類或限制類裝備。)
由圖3可知,31噸~50噸這個容量區間內的電爐鋼裝備數量最多,占比為39.5%,表明當前我國電爐鋼的主力軍仍是以不大于50噸的小容量電爐鋼裝備為主;容量大于50噸的占比已達到54.8%,表明我國電爐鋼裝備大型化轉型升級已取得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但容量120噸以上的占比僅為5.9%,最大的為江蘇飛達控股集團的1座220噸電爐,超大型電爐主要零星分布在東部地區,表明未來我國仍需要在電爐鋼設備大型化上持續發力。
423座電爐鋼裝備的平均公稱容量約為70噸,圖4給出了不同地區平均每座電爐鋼裝備公稱容量。可以看出,華北地區電爐鋼裝備平均容量為89噸,是最高的;西北地區雖然電爐鋼裝備少,但容量大的電爐鋼裝備數量占比相對較高,其平均容量為81噸,居第二位;華東地區平均容量為78噸,與西北地區接近;西南地區平均容量為70噸;上述4個地區的平均容量均不低于70噸,處于總平均容量以上;而華中、華南和東北3個地區的電爐鋼裝備平均容量在60噸左右,相對較低。
圖4 不同地區平均每座電爐鋼裝備公稱容量
電爐鋼產能分布情況。423座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約為2.18億噸,圖5給出了我國電爐鋼產能占比分布情況??梢钥闯觯姞t鋼產能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2個地區,其中華東的總產能占比達到34.8%、華南占比為19.5%,二者加起來總占比超過半數,為54.3%。相比而言,東北和西北2個地區產能相對較少,占比分別為7.6%和3.7%。
圖5 我國電爐鋼產能占比分布
我國423座電爐鋼裝備平均產能約為52萬噸,圖6展現了不同地區平均每座電爐鋼裝備產能情況??梢钥闯?,華北地區基于其平均公稱容量優勢,以平均產能67萬噸占據第一位;西北、華東和西南3個地區的平均產能分別為62萬噸、59萬噸和56萬噸;華中、華南和東北3個地區平均產能均低于52萬噸,分別為46萬噸、41萬噸和40萬噸。
圖6 不同地區平均每座電爐鋼裝備產能情況
電爐鋼裝備分噸位生產能力。如圖7所示,不大于30噸的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2.0%,31噸~50噸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21.3%,51噸~70噸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16.6%,71噸~90噸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14.0%,91噸~120噸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32.8%,120噸以上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13.3%。大于90噸電爐鋼裝備粗鋼產能占比達到46.1%,表明雖然大于90噸的電爐鋼裝備數量占比僅為25.8%,但該部分的粗鋼產能已經接近全部產能的一半,單純從裝備產能而言,我國電爐鋼裝備在大型化上取得的真實進展被裝備數量的占比較低所掩蓋。此外,不大于30噸的合金鋼電爐裝備數量較少,更多的容量大于50噸的電爐鋼裝備中已有相當比例的合金鋼電爐。
圖7 電爐分噸位生產能力比例
影響電爐鋼生產力布局的多方面因素
影響電爐鋼生產力布局的因素主要包括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區域市場環境容量、廢鋼資源數量供給和工業用電電價等,且這幾個因素間也是相互影響、具有內在關聯的。
廢鋼資源綜合供給能力。首先,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越快,城市規模越大、城市化進程越快,其區域市場環境就大,相應可以提供的廢鋼資源就多。作為電爐鋼的直接原料,廢鋼的數量、來源、運輸條件直接決定了該地區是否適合建廠。這一點可以從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電爐鋼企業和裝備數量情況看出。
其次,廢鋼資源回收、分類、加工處理和電爐鋼產品市場之間是聯動的。社會回收的廢鋼資源量多,表明社會上也需要等量規模的鋼材消費。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當前仍處于快車道,通過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等都需要消費鋼材,廣闊的鋼材消費市場前景也會進一步提高電爐鋼企業的數量和產量。以江蘇、廣東為代表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化水平高,市場范圍內的廢鋼資源儲量已經可以有效支撐下游的電爐鋼企業。
電力成本比較優勢。相對低廉的電價成本是影響電爐鋼企業建廠至關重要的因素。電爐鋼裝備主要以工業用電作為能源供給,如果沒有相對合適的峰谷平電價,電爐鋼企業就無法對沖掉原本就較高的廢鋼成本價格。高電價和高廢鋼價格疊加帶來的相對高的電爐鋼成本,導致電爐煉鋼較傳統的長流程煉鋼無成本優勢的局面尚難被打破。尤其在夏季高溫時間段,居民用電需求達到高峰,加上廢鋼價格又陡升,電爐鋼企業被迫關停或限產,從而限制了我國電爐鋼發展。四川、湖北等地電爐鋼總產能高,主要得益于當地充沛的水力資源帶來的低電價成本比較優勢。不過,由于四川當地傳統長流程企業少,成渝經濟帶的高速發展為四川提供的廢鋼資源過于搶手,導致轉爐煉鋼較電爐鋼的成本優勢在當地也很難體現。
環保政策倒逼傳統長流程生產工藝改造。作為我國粗鋼產量占比最高的地區,河北有8個城市進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名單。環保政策的收緊和持續高壓,對河北鋼鐵企業的綠色發展提出了相對更高的要求,短流程相較長流程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上具有明顯優勢,所以,近些年河北粗鋼產量中電爐鋼占比提升較快。河北的長流程鋼鐵企業,一方面在超低排放改造和環保創A上苦下功夫,另一方面通過產能置換等方式,將原有長流程改造為短流程,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不會因環保問題遭遇“一票否決”。在冬季采暖時,電爐鋼企業也不受該政策影響。
福建長樂系電爐鋼集群效應。近些年來,福建在沿海地區打造多個優特鋼及不銹鋼精品基地,粗鋼產量逆市提升,其中電爐鋼企業數量、電爐裝備數量及總容量也大幅增長。此外,以福建長樂系為代表的國內民營鋼鐵企業集群粗鋼規模有1.5億噸左右,這些民營鋼企絕大多數均在本次統計的251家企業里。這種“短平快”的電爐鋼發展模式及規?;?、集群化的戰略與經營策略,使得企業可以在技術、裝備及管理等多方面互通互鑒。
未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深入,廢鋼資源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從資源的角度看,廢鋼資源對發展電爐鋼的限制將逐步減少。同時,提高電爐鋼在粗鋼產量中的占比,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發力,還需要多方面配套產業政策的支持。如依托“雙碳”目標政策,電爐鋼企業的電力配額和峰谷平電價相信會得到一定的政策傾斜。此外,電爐鋼裝備和工藝技術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發展模式也會持續助力電爐鋼高質量發展。(蘇長永 蘇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