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指出,“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強做大綠色經濟,對于追求綠色發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發展,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為基本特征。就其核心要義來說,綠色發展是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要求人類在發展中做到“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同時兼得,二者不可偏廢。就其涵蓋領域來說,綠色發展要求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各方面都朝著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方向轉型和發展。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領域,綠色經濟也是綠色發展的關鍵支撐。
所謂綠色經濟,是指以生態文明與經濟協同發展為價值取向和根本目標的新的經濟形式。它大體包含兩重含義:一是指“經濟要環保”,要求經濟活動除了要遵循經濟自身規律之外,還必須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不能損害生態環境;二是指“環保促經濟”,肯定生態環境所蘊含的經濟價值,主張從生態環境保護中獲取綜合效益。
然而,我國在以往長期發展中由于盲目追求經濟增長,對自然資源無序開發,導致出現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減少等環境問題。在新時代,要追求綠色發展繁榮,最重要的是要將“綠色”貫穿到經濟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效益評價等各個方面和環節之中,使經濟綠色化。
第一,發展理念綠色化。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發展綠色經濟,首先就是要實現經濟發展理念的綠色化變革,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傳統的思維將“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對立起來,不僅如此,當二者發生沖突時還常常選擇以犧牲“綠水青山”來換取“金山銀山”。恩格斯曾經指出,“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我們必須尊重生態環境的經濟價值,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不是要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決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
第二,發展方式綠色化。生態環境的問題在本質上與經濟發展方式相關。由于自然環境的自我調節和再生修復功能相對較弱,只有徹底改變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已經被惡化的生態環境才有可能逐漸得到改善。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使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化轉型,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路徑。為了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化轉型,我們既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大幅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水、土地等消耗強度,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產業結構綠色化。馬克思認為:一切生產力都歸結為自然力。一方面,自然不僅是經濟生產的對象,也是經濟生產的資源,陽光、河流、地熱等自然力量直接參與經濟生產過程本身,成為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然力是生產者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先決條件,自然界以衣、食、住、行等形式與生產者聯系在一起,維持和發展著生產者的體力與智力,而生產者的腦力和體力發展又是一切生產力發展的前提。因此,自然環境蘊含經濟價值,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和創造經濟財富。產業結構綠色化重構,就是要改造升級高耗能、高污染、效益低的傳統產業,支持發展科技含量高、節能環保的新興產業。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長期矛盾的必然選擇。
第四,增長動力綠色化。一般來說,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行動力,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個主體,特別是企業和社會組織實現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創新能力;二是拉動力,指通過經濟利益、精神嘉獎等多種手段對綠色經濟發展行為給予正向激勵和引導;三是推動力,指依靠經濟系統以外的強制性力量,如法律、規章制度等,對可能損害環境的經濟發展行為給予嚴格的約束和制衡。其中,綠色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市場經濟主體自身行動力缺失或不足,無論外界的推動力和拉動力如何加大也是難以真正發揮作用的。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綠色化轉換是必然的路徑選擇。
第五,效益評價綠色化。長期以來,我國對經濟發展效益的評價是基于單純的經濟數量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GDP)等,這是造成經濟增長的同時背負嚴重的“生態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毋庸置疑,GDP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經濟發展的效益,但卻不能反映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帶來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等環境問題。因此,經濟效益評價亟需綠色化轉型,我們不能以GDP論英雄,而應遵循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統一原則,對經濟發展規劃、經濟政策、經濟建設項目等進行包含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在內的綜合性效益評價。同時,還要將綠色指標納入干部考核評價和任用制度,引導各級政府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我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只有使經濟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效益評價綠色化,才能做強做大綠色經濟,讓綠色成為發展最亮的底色,從而推動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繁榮。
(執筆:杜玉華 段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