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劉經緯 通訊員 吉飛鵬 報道
通訊員 吉飛鵬 攝影
12月3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陜鋼集團“新一代長材直軋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該項成果的研制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經濟效益報告及科技查新報告等,并審查了全部評價資料,經質詢、討論,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在同類鋼廠加快推廣與應用。
圖為會議現場
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由7名專家組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全聯冶金商會秘書長、正高級工程師賈銀松任副主任委員;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正高級工程師王天義,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唐荻,冶金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姜尚清,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黃超任委員。
會議由中國金屬學會副秘書長、正高級工程師郝志忠主持。會上,中國金屬學會生產技術與書刊部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王寅生宣讀了評價意見。陜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許曉增致歡迎詞,陜鋼集團總工程師郗九生致答謝詞,陜鋼集團副總工程師許宏安匯報了項目成果情況。陜鋼集團戰投與科技部副部長馬王君、陜鋼集團禹龍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韋勝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杜忠澤等出席會議。
據悉,該項科技成果獲授權專利18件,出版軟著1項,成果已成功應用于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噸材成材率提升0.6%、噸材節約煤氣130m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主要創新點一是基于塑性變形溫升理論,提出了2 m/s條件下可實現免加熱升溫軋制;二是開發了溫度在線智能多級調節、多循環溫度調控等技術與工藝,實現了無加熱條件下820℃-1050℃直接軋制,保證了產品通條溫度的有效控制及斷面質量的均勻化;三是開發了軋制在線快速響應調節裝置等關鍵裝備并實現了鋼坯10 m/s超高速輸送及智能跟蹤。
圖為參會代表合影
陜鋼集團新一代直軋技術具備七大技術優勢、三大技術亮點,適用于高線、棒線、高速棒材的全部規格,兼具技術與成本優勢,被《軋鋼》期刊評價為“我國近年來軋制技術自主創新最主要的成就之一”、被中國金屬學會列入《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推薦目錄》,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內涵要求。以陜鋼集團龍鋼公司棒材一線直軋改造示范項目為例,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流程,該生產線實現了生產效率和指標的顯著提升,目前年產量已達到170萬噸,重量偏差穩定率提升0.7%,定尺率提升0.45%,節約釩氮微合金0.08kg/t;噸鋼直接效益58.8元/t,年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億元;同時也實現了二次熱源為零、硫氮排放為零的節能目標,助推了企業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