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凱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11月28日—29日,由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主辦的首屆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匯聚國內外頂級專家學者,旨在進一步促進鋼鐵工業“碳中和”領域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發展應用,加強國際交流,加速我國鋼鐵工業及上下游關鍵領域的低碳技術研發和生態鏈建設,共同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此次大會主席毛新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中國金屬學會原理事長、顧問趙沛,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景宏出席會議并致辭。
出席此次會議的嘉賓有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外籍院士John Neil Loughhead,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海舟,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建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中國工程院院士邵安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聶祚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岳清瑞,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正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愛祥。
參加會議的嘉賓還有中國礦產資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副主任、現基金委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高瑞平,北方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立峰,昆明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華,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張衛冬,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王魯寧。此外,還有60多位來自相關企業的領導和10余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領導也出席了此次會議。張衛冬主持了此次會議的開幕式環節,張立峰和寶武首席科學家、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紅霞先后主持了主旨發言環節。
圖為干勇
“雖然當前整個鋼鐵行業的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是碳中和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干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僅在技術創新與設備升級,還在于如何整合資源,深化合作,利用進入信息時代的人工智能工具,推動低碳技術的創新研發和應用。
干勇表示,在抓綠色發展、實現碳中和的同時,也要注重鋼鐵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對當前我國較低的鋼鐵產業集中度進行適當優化,此外,要充分利用國際化,利用當前的形勢,優化資源、能源的布局、配置。此外,還必須推進鋼鐵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工作。
干勇認為,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狀況是工業化后期基礎材料行業普遍的、規律性的發展狀況。他建議:“我們要應對這種局面,變鋼鐵為新材料,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制造走向服務,為鋼鐵工業綠色發展、高速發展、生態發展,為工業化后期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工業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貢獻?!?/div>
圖為毛新平
毛新平表示,召開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是新成立的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要做的工作之一,目的在于推進國際、國內學術的交流,論壇主要體現前沿性、國際性兩方面特點。
毛新平進一步解釋道,碳中和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全新領域。鋼鐵行業要實現碳中和,還需要一系列的科學技術的創新,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關鍵技術等方面?!罢搲那把匦泽w現在要在前沿的科學和技術領域引領相關技術的發展;強調論壇的國際化是因為碳中和工作是全球氣候治理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在推進和安排碳中和相關的工作的過程中,要從全球角度考慮?!泵缕奖硎居⑽钠诳短贾泻颓把亍返木庉嬑瘑T會已經成立,聘請了130多位院士、專家作為編委顧問,其中50%以上是來自海外。
圖為姜維
姜維在致辭中介紹了2021年以來,為加快實現鋼鐵行業“雙碳”目標,中鋼協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并表示,綠色低碳轉型是鋼鐵未來競爭的戰略高地。這不僅僅是行業的某一項重要工作,而是覆蓋全領域、貫穿全過程、鏈接產業鏈的系統工程。姜維強調,在“雙碳”征程中,低碳技術的創新質量和高度,關乎綠色發展的效率和成色。我們迫切需要冶金領域專家、學者智慧的匯集,并整合鋼鐵行業產業鏈生態圈的專家、學者的力量,持續對突破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探索,不斷推動共性技術協同研發、推廣應用。我們相信,通過匯聚智慧和力量,中國鋼鐵一定會是碳中和的重要貢獻者。
姜維表示,此次會議上,與會人員圍繞低碳冶金技術研發、低碳產業鏈建設等,碰撞火花、謀劃未來,意義非凡,值得肯定。同時,也期待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能夠研判世界低碳技術脈絡,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為鋼鐵行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低碳技術創新發揮積極作用。
圖為趙沛
趙沛在致辭中提到,鋼鐵行業在“低碳”轉型和“碳中和”方面面臨三個問題:一是高碳排放的生產方式。二是能源結構需要改革。三是低碳轉型所需的技術更新和設施改造成本較高。為此,鋼鐵行業首先要依靠市場機制和環保、能耗、質量標準等杠桿,削減產能和產量。其次,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效率,鼓勵廢鋼資源優先用于電爐煉鋼,科學有序地發展電爐流程。再其次,積極采用BAT和智能化等技術,優化傳統生產流程,持續挖潛,節能減排。最后,需要在國際支持下完善基于《巴黎協定》的中國碳交易機制,關鍵在于實現碳交易標準和規則的國際互認,以鼓勵企業開發和應用低碳技術。
趙沛表示,我國鋼鐵行業實行“低碳”轉型和“碳中和”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從政策、技術創新、能源結構調整多行業協作、市場機制完善以及國際合作等諸多方面綜合推進。
圖為孫景宏
孫景宏在致辭中表示,實施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節能降碳綠色轉型發展,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發低碳發展新工藝,實現低碳環保轉型發展,做到同人類社會城市和諧共生,是鋼鐵人的共識。綠色低碳也早已成為鋼鐵行業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共同主題。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校,北京科技大學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主動承擔鋼鐵行業國家隊的職責使命,把雙碳作為重點布局的前沿交叉領域,在構筑大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大項目上持續發力,為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貢獻。孫景宏表示,期待以本次論壇為契機,與鋼鐵行業同仁攜手,共同譜寫鋼鐵工業低碳發展的新篇章。
圖為張衛冬主持開幕式
本次會議邀請了4位海內外院士、專家做主旨報告。John Neil Loughhead做題為《Global Challenge of Carbon Neutrality》的主旨報告,介紹了英國的碳減排經驗和理念。聶祚仁做題為《碳中和科技創新與流程工業生命周期工程理論實踐》的主旨報告,翔實的數據讓與會者對我國鋼鐵行業碳中和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龍以遠程視頻的方式做了題為《基礎工業脫碳—跨領域(過程)耦合集成與挑戰》的主旨報告,分析了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工業轉型的挑戰和碳中和主要技術路線與儲能的必要性,并對中長時儲能的重要性和機遇進行了闡述。中國環境學會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做了題為《全國碳市場建設與擴圍鋼鐵行業》的報告,對中國碳市場政策進行了解讀,并對鋼鐵行業如何應對提出了建議。
圖為John Neil Loughhead
圖為丁玉龍做線上報告
圖為聶祚仁
圖為張希良
圖為張立峰主持主旨發言
圖為李紅霞主持主旨發言
會議還邀請了國內外18位業內知名學者、專家,圍繞低碳煉鐵與氫冶金、低碳煉鋼、LCA生命周期評價、碳交易市場與碳資產管理、再生金屬材料高質化利用、綠色低碳產業鏈建設六大主題方向做專題報告,為行業開展碳中和帶來了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技術轉型和綠色升級。
花絮
會議間隙,部分與會嘉賓接受了中國冶金報社記者的采訪。
毛新平院士接受中國冶金報社記者采訪
John Neil Loughhead院士接受中國冶金報社采訪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