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郭達清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7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鋼鐵行業正面臨國內需求不振及出口疲軟的問題,近22個月里僅3個月出口呈現正增長。
對此,部分韓國媒體未考慮市場規律,將全球鋼鐵需求疲軟及自身競爭力缺失引發的困境歸因于中國。韓國媒體表示,中國生產的鋼鐵因價格優勢正涌入國際市場,同時,中國對韓國鋼鐵需求的減少加劇了韓國鋼鐵出口的困境,這一頹勢難以迅速改善。數據顯示,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韓國鋼鐵制品出口額不斷下滑,同年9月更是錄得21.2%的負增長。在此后的22個月中,除少數月份外,出口額均呈負增長,對貿易平衡構成壓力。目前,鋼鐵產品出口額約占韓國總出口額的5%。
事實上,韓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與中國密不可分,其幾次產量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和高速發展,均來自于中國市場的需求拉動。今天我們就一起溫故知新,回顧韓國鋼鐵行業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并分析可為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韓國鋼鐵發展歷程:壟斷—競爭—壟斷—高度競爭
韓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壟斷—競爭—壟斷—高度競爭”。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以鋼鐵企業間的競爭格局為基準,可以認為1998年之前是韓國依賴壟斷性市場的規模增長期。
20世紀70年代是以浦項制鐵為代表的高爐建設期;20世紀80年代是以光陽鋼鐵廠為主要代表的產量增長期;自1992年浦項制鐵產能達到2100萬噸后,韓國鋼鐵產業一直追求產量上的增長。這期間,面對前蘇聯解體和中韓建交等外部環境帶來的變化,韓國鋼鐵業通過電工鋼、特殊鋼等新產品吸引投資,推進了鋼鐵產品質量的提升。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韓國鋼鐵市場日趨活躍:浦項制鐵被民營化,現代制鐵和浦項制鐵發生熱軋糾紛,隨著現代制鐵收購韓寶鋼鐵,整個鋼鐵市場的競爭開始加劇。
在這十年(2000年—2010年)中,韓國鋼企經過了“壟斷—競爭—壟斷”的局面變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龍頭企業浦項制鐵因生產設備投資和并購策略被動,全球鋼企產量排名從1999年的第一名下滑到2008年的第五名。
從2008年開始,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世界鋼鐵業進入蕭條期,韓國鋼鐵業也未能置身事外。2008年,韓國粗鋼產量達到5460萬噸。
隨著2010年現代制鐵400萬噸/年1號高爐(5200立方米)的投產,韓國鋼鐵產業轉變為浦項制鐵和現代制鐵的復合競爭格局。在新的復合競爭格局下,鋼鐵公司的經營戰略開始發生大的變化,競爭力相對較弱的民營鋼企不得不為生存而制訂戰略。這一時期,韓國中小鋼鐵企業雖然努力經營,但面臨很多風險,大部分鋼企的生存策略都是以提高市場適應度為主,而不是提升自身市場支配力。
在這樣產業高度集中的市場中,以龍頭企業浦項制鐵和現代制鐵為首的韓國鋼鐵企業著力投資冷軋或鍍層鋼板市場,使得這些領域面臨更大的過剩危機。對于競爭力和影響力稍弱的鋼管、線材市場而言,適度的企業參與反而有利于用戶的材料采購,從而享受到多元競爭結構帶來的福利。
2000年起,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迅速崛起,中國鋼材的加入使韓國市場競爭格局更加復雜。2000年—2010年,中國市場的迅速發展為韓國鋼鐵創造了新的發展期。而2010年以后,韓國鋼鐵市場的主要影響因素發生了變化,中韓鋼鐵產業分工結構逐步成為了決定韓國鋼鐵產業未來的重要變數。從2010年代末期開始,韓國鋼鐵業多元化競爭力量減弱。
自2020年起,韓國鋼鐵產業進入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受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鋼鐵業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韓國鋼鐵產業競爭力正在減弱。為了保護本國鋼鐵產業,韓國正在加強進口限制。與此同時,中美關系波動、應對氣候變化等都促使韓國鋼鐵產業面臨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
面對競爭,韓國鋼鐵業龍頭企業的市場支配力被削弱,在與上下游產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受此影響,韓國幾乎所有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都出現了下降。
2021年,由于現金充裕、鋼鐵價格暫時飆升,韓國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改善。但此后,宏觀經濟整體的不穩定性加劇,經營成本過高的韓國主要鋼鐵企業因過度競爭而陷入無利可圖的狀態?,F在,浦項制鐵等企業出現了去鋼鐵化的動向。2023年,韓國粗鋼產量為6670萬噸,僅比15年前增加了約1200萬噸。
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調整結構 法律研討 海外布局
伴隨著出口的擴大,貿易保護主義驅使下的國際貿易摩擦日漸增多。面對出口壓力,韓國鋼企是怎么做的呢?
其一,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搶占產業鏈制高點。通過梳理2015年左右鋼鐵國際貿易摩擦特別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難發現,除中國鋼企外,日韓鋼鐵企業同樣被“嚴防死守”。只是,雖然同樣遭遇到歐美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但日韓等亞洲國家鋼企受到的影響與我國還是有些許差異。
從出口品種上看,相比我國以螺線、鋼坯、型鋼、中厚板等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日韓企業出口的產品多以冷軋卷板、船板等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更高,在遭遇反傾銷調查等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回旋的余地也更大。相對于中國國內完整的鋼鐵產業鏈,韓國鋼鐵存在一定的生產結構不平衡,導致進出口依賴增加,即下游工序加工能力大于上游工序加工能力,造成原料性質的半成品、熱軋板等依賴進口,而下游行業對出口的依賴度也增加,“加工工廠”的屬性更加明顯。
其二,開展法律研討,以全球化視野布局市場。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認定,自韓國、日本等7個國家進口的鋼板構成傾銷行為,決定對其征收反傾銷稅。除韓國企業表示強烈反對并積極應訴外,韓國商會聯手美國法律公司和當地一家律師事務所召開研討會,為韓國中小鋼企如何應對美國的反傾銷措施提供免費指導。
其三,以浦項制鐵為代表的日韓鋼企在海外市場(如在印度、越南等地)布局了多個鋼材加工項目。雖然有的項目在落地上遇到了很大阻礙,有的在短期內很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提前布局確實很有必要,有利于對潛在市場的深度開發以及后期市場話語權的爭奪。
影響韓國鋼鐵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市場
因為距離近、往來多、相互影響大,探討韓國鋼鐵,不可避免地要談到中國鋼鐵。
經過數十年從壟斷到競爭再到壟斷的反復調整,韓國鋼鐵行業集中度得到了空前提高。每當競爭過于激烈,“內卷”等現象過于嚴重時,韓國就會出現一波并購重組。數據顯示,韓國前3家鋼鐵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90%,其中,浦項制鐵作為韓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其產量占比保持在國內總產量的70%左右。而目前,中國國內前十家鋼鐵企業產量在全國的占比則是60%左右。集中度高,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控制產量,以及制訂一些針對性措施。這些措施對韓國鋼鐵的影響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恐怕還是中國市場。
在中韓鋼鐵貿易結構中,韓國出口的產品以汽車板、家電板等高附加值產品為主;韓國進口商品則以一般建筑用鋼筋、熱軋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中國市場對韓國鋼鐵產業產生了顯著的拉動作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消費市場之一,中國對鋼鐵產品的需求直接影響到全球鋼鐵產業的供需平衡。韓國鋼鐵產業在歷史上曾通過向中國出口高品質鋼材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尤其是在中國快速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期間,對韓國鋼鐵出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鋼鐵產能的調整,中國市場對韓國鋼鐵的需求出現了變化。一方面,中國自身鋼鐵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結構調整,導致對進口鋼材的依賴度下降;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影響了中國市場的鋼鐵需求。
對華貿易方面,韓國鋼鐵出口的衰減尤為突出。韓國數據顯示,對華鋼鐵出口額自2022年起顯著下降,而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產品則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韓國對華鋼鐵貿易逆差接近2022年9月的3倍。
盡管如此,中國市場仍然是韓國鋼鐵產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之一。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韓國鋼鐵企業仍有機會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并通過參與中國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繼續從中獲益。中國國內鋼材價格和出口趨勢,對韓國鋼鐵供需和價格產生著重大影響。
近兩年我國鋼材出口增加,韓國國內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中國鋼材沖擊了韓國市場,導致韓國鋼企效益大幅下滑。事實上,我們在探討韓國鋼鐵提高集中度的時候,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鋼鐵行業結構調整之后恰好都遇到了較好的外部環境,是利于行業增長的。這個外部環境就是中國市場。
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大到我們的需求變化完全可以拉動世界其他國家的相關產業發展。韓國、日本就是典型例子。梳理時間線可以發現,韓國鋼鐵產業迅速發展恰逢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的任何變化和調整都顯得合理而有效。那么,中國能享受誰的發展紅利?從我們周圍來看,印度還是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是因為自身營商環境存在較大完善空間,有的是因為外部因素影響,總之都很難成為大范圍替代國內需求的市場,只有靠我們自己。
當然,中國的市場足夠大,也大到了在宏觀經濟形勢較好、行業上行時可以養活那些只跟隨不思考、只模仿不創新、只摘桃子不開拓的企業和個人。那么,現在行業下行、潮水褪去,我們更容易看清中國鋼鐵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實干的、創新的、不斷追求進步、能夠把蛋糕做大的企業和人。那些渾水摸魚,總想竊取他人勞動和創新成果,甚至通過同質化競爭攪亂市場格局的企業應當及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