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是環境污染的源和匯。固體廢物的管理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div>
“固廢的再生利用產業具有先天的低碳基因,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方面具有硬核的優勢?!?/div>
“讓我們一起變廢為寶,我不污染城市,城市離不開我。”
……
為了響應國家“無廢城市”的號召,5月5日,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的 “鋼鐵行業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技術會議”在四川瀘州召開。圍繞鋼鐵行業無廢集團和無廢工廠的建設思路和實踐途徑,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展開了充分的交流。
圖為會議現場
固廢有何特點?鋼鐵企業如何理解國家的固廢管理政策、應用相關技術裝備,以“無廢工廠”助力“無廢城市”建設?會議的主題報告環節邀請來相關領域專家和企業代表,分析政策導向,分享實踐經驗。中國金屬學會新技術推廣應用辦公室主任姜曦主持該階段會議。
圖為姜曦
圖為宋鑫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綜合業務部高級工程師宋鑫介紹了我國固體廢物管理形勢與政策要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要求、工業固體廢物主要管理要點,并提出了鋼鐵行業固體廢物管理工作建議。他認為,鋼鐵行業應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構建多固廢協同利用的城市循環代謝系統;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探索鋼鐵行業固體廢物治理模式(一市一策、一企一策);深化鋼鐵行業固廢資源綠色低碳循環利用,助力降碳行動;構建鋼鐵行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全過程風險防控體系;大力推進鋼鐵行業固體廢物協同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廣。
圖為張海燕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高級專員張海燕介紹了中國寶武在鋼鐵企業固廢不出廠、助力“無廢城市”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未來設想。其主要路徑是:第一,通過智慧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摸清家底,夯實基礎;第二,通過工藝改進、優化原燃料、管理創新,從源頭上直接減少固廢產生或不產生固廢;第三,按照能返盡返、吃干榨盡的原則,通過返生產利用、廠內協同處置,實現利益最大化。第四,以標準為抓手,固廢不出廠,出廠全產品,實現固廢產品化。第五,通過堆場清單動態管理、廠外零堆場、廠內規范化,對于暫時不能利用或處置的固廢,要在滿足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基礎上規范暫存。同時,中國寶武還助力城市實現協同處置社會固廢危廢。
圖為毛瑞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能環部部長毛瑞介紹了沙鋼在固廢高效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實踐及無廢集團試點建設的探索情況。沙鋼的固廢資源化利用規劃分短期和長期,短期著重于分類處理、集中管控、無害化利用,長期則著重于建設固廢基地、綠色循環、高值化利用。沙鋼已經實現了高爐渣、鋼渣的多渠道資源化利用,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轉底爐直接還原處理含鐵、鋅塵泥生產線,還設計開發了固廢循環利用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各部門固體廢棄物流程、流向、流量、成本等的規范、透明管理。沙鋼也獲評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
圖為彭程
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業務總監彭程介紹了綠色高效轉底爐協同處置固廢危廢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的特點和應用情況。轉底爐煉鐵工藝是非高爐煉鐵工藝的一種,已有42年歷史,用于處理鋼鐵廠含鐵、鎳、鉻、鋅固廢,從美國發源,先在日本推廣,后在中國得到發展。轉底爐業務是支撐中國寶武“固廢不出廠”的重要舉措之一,是行業內相對認可,適宜處置長流程鋼鐵企業含鐵鋅塵泥的工藝路徑,以其處理量大、作業率高、能耗低、產品質量穩定、環保指標佳的優勢得到普遍認可。目前,國內共有轉底爐17座,其中寶武環科EP和運營10座。
碳減排、碳中和與“無廢城市”的建設目標具有同源同過程的特點,針對鋼鐵企業關注的環境管理和減污降碳技術,會議特別設置了相關主題的技術交流環節。張海燕主持該環節議程。
圖為張承舟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承舟在《鋼鐵行業“環評—許可—執法”全過程環境管理探索》的報告中提到,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環境管理體系,環評、總量管準入,許可、標準管排污,監測、執法管落實。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內蒙古、山西減污降碳協同難度大,無組織排放和在線監測問題突出,反映鋼鐵行業環境治理成果仍較薄弱、違法問題依然突出,如何持續穩定滿足環境管理要求仍是鋼鐵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為王富江
柏美迪康環境科技公司國冶綠色研究院院長王富江在《電爐企業的減污降碳平臺及智能化應用關鍵技術》的報告中表示,當前,鋼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除了要實現超低排放達標還要兼顧節能減碳。這就需要鋼鐵企業加強有組織、無組織煙塵等污染排放監測,運用減污降碳管控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運用系統數據增效,實現運行降本。減污降碳綜合管理系統技術可以實現碳平臺架構頂層設計,建立全面的碳排放清單;實現工序級數據分析,以細分工藝維度,精細化核算碳數據;實現碳足跡追蹤,在碳核算精細化的基礎上尋求碳減排的突破口,實現減污降碳相協同。
圖為王振星
湖南九九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工王振星在《短流程鋼鐵無組織超低排放智能管控實踐》的報告中,介紹了九九智能環保自主研發的“超低排放測控治一體化智能解決方案”。該技術將機器視覺、通信物聯、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云邊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環保裝備深度融合,構成“網格化監測、智能化控制、精準化治理”的完整閉環,實現生產、排放全過程的自證清白,從而滿足超低排放達標要求,助力企業環境績效評級。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