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 賈林海 報道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完整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別。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這是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黃潤秋解釋道,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在理念上,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這三者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二是在道路和路徑選擇上,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三是在方法上,我們強調系統觀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
這10年,我國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黃潤秋介紹,過去10年,我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國地表水I到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達到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是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些變化為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今年的生態環保工作,黃潤秋表示,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評要素保障,守住“三條底線”:一條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是總要求。二是依法依規,針對重大的、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要進行嚴肅查處、絕不姑息。三是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底線。同時,還要把好“四道關口”,分別是環評審批準入關、排污許可關、加強監督執法關、督察問責。此外,還將重點關注“五類項目”,例如涉“兩高”項目、生態敏感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排放比較高的產業項目、涉圈水圈地的公園類項目及人民群眾和社會反映強烈的項目,對于這些項目要嚴格審批、嚴格把關。
對于下一步工作安排,黃潤秋透露,生態環境部將統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環境質量從源頭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已編制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標志性戰役行動方案,將一項一項全面展開,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好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統籌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統籌好城鎮與農村,統籌好陸域與海洋,統籌好新污染物與傳統污染物。第三,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監管力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