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成為此次北京市13家獲此殊榮的單位之一。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創新、務實求效的寫照,是首鋼股份全體干部職工奮勇爭先、實干篤行的付出,更是首鋼股份自上市以來夯基壘臺、厚積薄發的成果結晶。
圖為首鋼股份冷軋電工鋼成品庫一角。(李旭龍 攝)
綠色制造 行業引領
首鋼股份黨委書記、總經理劉建輝明確指出:“首鋼股份要把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認識體現在責任擔當上,履行好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做行業超低排放示范標桿?!?/div>
河北省唐山市作為鋼鐵重地,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可謂標準最高、要求最嚴,想要成為標桿,不單單是“多花點錢”“不碰紅線底線”的問題。首鋼股份一方面將目光投向全行業、全世界,積極組織專業人員開展交流學習、考察調研,敏銳捕捉世界最先進的環保工藝技術;另一方面加強對內部環保改造項目梳理,因地制宜、科學論證,2018年提出70項環保提標改造治理項目,優先落實環保資金17億元,全力實現超低排放領跑目標。
針對相對集中固定的排放源和散亂在各個生產環節的不規律排放源,首鋼股份分類施策,采取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加強對原燃料硫分等有害物質的源頭管控,強化有組織排放管控;對于無組織排放,實施料棚封閉、物料運輸皮帶通廊封閉等一系列改造,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化智能手段,建立全廠區無組織排放源清單,實現對400余處重點污染源的實時在線監測和重點管控。通過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進行全面數據采集與分析,首鋼股份實現了環保系統自動化運行、智能化管控。
2020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對首鋼股份進行的歷時56天的在線評估監測全面達標,首鋼股份成為全國首家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此后,首鋼股份積極輸出超低排放及管理經驗技術,累計服務30余家鋼鐵企業。
精品制造 矢志高端
電工鋼作為首鋼的戰略產品之一,被稱為鋼鐵產品中的“藝術品”,而取向電工鋼更是被譽為鋼鐵業“皇冠上的明珠”。經過10年創新創優創先,首鋼無取向電工鋼產品在變頻家電領域的領先優勢不斷鞏固,躋身變壓器用取向電工鋼產品供應商世界第一梯隊。
取向電工鋼主要應用于變壓器的鐵芯制造,以投資高、生產工藝復雜、流程長、工藝窗口窄、技術難度大等特點著稱,生產難度極高。2012年3月7日,取向電工鋼生產的11道工序全部貫通,第一卷高溫工藝下的取向電工鋼下線,實現了首鋼取向電工鋼從無到有的突破。隨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政策的日趨嚴格,變壓器行業對高性能取向電工鋼的需求日益提高。為促進國家重大裝備高端材料國產化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首鋼股份啟動冷軋電工鋼項目,產品定位是高磁感取向硅鋼。取向電工鋼創新團隊從最基礎的機理研究入手,組織開展煉鋼成分精準控制、熱軋卷板邊裂控制、高溫燃氣爐及電磁感應爐技術等攻關,推行控制計劃。在團隊的努力下,多個關鍵指標均達到工藝要求,成分合格率甚至超過了對標企業水平。
隨著生產逐步增量,傳統高溫工藝能耗高、產品成材率低的問題凸顯,“高溫起步、低溫跨越”成了必然選擇。取向電工鋼創新團隊挖掘關鍵控制點,成功掌握了抑制劑強化技術、底層關鍵控制技術、尺寸與板形控制技術等低溫制造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第4家掌握低溫板坯加熱生產高磁感技術的公司。
如今,首鋼取向電工鋼產品出口到日本、意大利、美國等29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應用于安哥拉、老撾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工程,也為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等多個領域貢獻了首鋼產品和首鋼智慧。
黨建引領 凝聚合力
首鋼股份公司黨委堅持以黨建和經營融合為中心,以對標世界一流、爭做世界一流的“雙一流”為主線,以“轉進解辦”和“黨員領跑”為抓手,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以高品質的黨建工作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首鋼股份公司黨委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以“創先爭優”“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活動為抓手,廣泛發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立足本職崗位為職工群眾服務,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使服務職工群眾更直接、更深入、更貼近。各級領導帶頭走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以上率下、用心用情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級黨組織利用班前會、支部交流會、職工訴求平臺等多渠道深入了解基層實情,收集解決了生活服務、安全保護等11個方面的職工需求,不斷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解決了二煉鋼DE跨智慧照明改造、二精煉密封水池煤氣治理等急難愁盼的難點熱點問題,得到了廣大職工的普遍好評。
首鋼股份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益制造、精準服務,提升“制造+服務”水平,未來將不斷為推動鋼鐵行業發展、推進產業持續壯大貢獻首鋼力量,用鋼鐵意志淬煉報國初心。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