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兩會報道組記者 朱曉波 報道
鋼鐵材料是社會公共原材料,是國民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颁撹F材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水渣、鋼渣等冶金渣,其綜合利用水平較低,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亟須解決的焦點和難點?!比珖f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副總工程師李衛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李衛建議,加強產業協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對鋼鐵行業實現協同推動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副總工程師李衛
根據我國鋼鐵行業平均技術水平計算,每生產1噸鋼,產生120千克~140千克鋼渣。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為10.35億噸,產生鋼渣將超過1.2億噸,同時產生約3.3億噸水渣。冶金渣含有制備水泥混凝土等需要的成分,如能實現冶金渣與水泥等領域的跨行業協同利用,必將減少天然礦石資源的巨大浪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表明,將每年產生的3.3億噸水渣用于生產可代替水泥熟料的新型膠凝材料,每年可節省水泥熟料9.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7.72億噸。
不過,當前鋼鐵行業的鋼渣利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鋼渣綜合利用率低。我國鋼渣平均資源綜合利用率不到40%,鋼渣以每年上千萬噸的數量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制約鋼鐵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二是缺乏行業聯席機制成為協同降碳的障礙。由于缺乏溝通交流,鋼鐵與建材行業間的協同、融合不足。這種不足,不僅體現在協同降碳的科學技術研發過程中,而且體現在研發成果的聯動轉化應用上。三是財稅政策錯位導致市場主體能動性不足?!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對一般工業固廢的稅務征集執法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一般工業固廢的產生量和利用量缺乏準確的大數據支撐,決策等與實際脫節,使一些企業對固廢利用責任感不強,主觀能動性不足。
為此,李衛建議:
一是開展鋼渣等大宗固廢跨行業深度聯合開發利用。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進行跨行業協同,聯合攻關,不斷拓展鋼鐵冶金渣等固廢協同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解決標準、規范和檢測等相關制度規則的制訂和互認問題。
二是構建鋼渣等固廢高效協同降碳體系。以冶金渣高效協同降碳為核心,推進行業頂層設計,建立鋼鐵、建材、公路等“產廢—用廢”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行業間降碳核算互認體系,促進行業協同降碳。
三是強化執法監管,重視財稅的調節作用。加強在大宗工業固廢領域的執法檢查,規范冶金渣等固廢的貯存、加工及應用準入和綠色認證,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大監管檢測力度。同時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以稅收、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手段,加強金融體系在固廢冶理方面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