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兩會報道組記者 朱曉波 報道
“西部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東部‘騰籠換鳥’后的碳排放密集型行業,如鋼鐵、水泥、石化等。隨著碳排放成為產業發展的約束因子,西部可能面臨低碳發展成本更大、競爭力下降等問題?!比珖f委員、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認為,堅持全國一盤棋推動區域共富、系統推進東西部協作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雙碳”目標可釋放出巨大的低碳發展潛能,為區域間互補融合提供新的共享引擎。
為更好發揮“碳中和”作用,減少東西部差距,沈南鵬認為,需重點算好“三本賬”:
一是算好“西能東輸”的經濟賬,把西部地區的清潔能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隨著東中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給半徑不斷向西延伸,西部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無論是為東中部負荷中心提供綠色電力,還是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都將發揮重大作用。預計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將大幅提高,西部地區的風、光電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綠電送出去、電費收進來”的想象空間巨大。但至少目前,跨區域消納不足、電網調節等仍在制約西部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如何破解西部有電發不出、發出賣不掉等難題,值得認真研究。
二是算好“產業轉移”的效益賬,不讓西部在“存量減碳、增量避碳”的產業發展中掉隊。西部也會有產業升級需求,要從源頭凈化增量,為高效產能的發展騰出空間。面對碳排放約束,西部如何在產業轉移中做到既接得住、又接得好,是時代出給我們的一道考題。
三是算好“固碳增匯”的生態賬,打通西部“點綠成金”的轉化通道。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潛力,廣袤的沙漠戈壁更是重要的風、光發電基地。如何把綠水青山轉變為當地人民的金山銀山,讓保護環境者不吃虧,在生態保護補償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做。
為此,沈南鵬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大跨區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設,落實東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擔相應清潔電力發展責任。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西電東送通道建設,保障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遠距離輸送。在地區層面,一方面穩步提升東部可再生能源消納占比,形成西部穩定輸電、東部穩定消納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發揮東部技術、資金優勢,支持西部重點發展特高壓輸電和儲能技術,提升電網靈活性和調峰能力。
二是以單位GDP碳排放考核帶動換道領跑,讓清潔能源產業在西部就近壯大。西部要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依賴,產業規劃中既要免短痛又要避長痛,警惕能源稟賦可能帶來的產業鎖定,把單位GDP碳排放作為產業承接的新標尺,讓風光電等產業就近布局,帶動當地降低工業碳強度和擴大就業稅收。此外,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在中西部共建零碳產業園,吸引東部優秀制造企業入駐,把零碳產業園綠色用電的碳排放和成本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和區域的經濟優勢。
三是做實碳貢獻的量化和補償。擴大西部地區風光電發展的土地供給,讓西部減碳貯碳固碳地區得到更多實惠?;哪疁p碳、生態固碳,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過去由于價值核算分攤的困難,西部大都存在生態補償不足問題。建議引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標準,摸清生態碳匯家底,讓西部的碳貢獻可度量、可核算,形成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用市場化手段做到添綠又生金,按“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將西部生態碳匯項目優先納入全國碳市場,讓西部從固碳和增匯潛力中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