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千 蘇亞紅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簡稱“雙碳意見”),這是作為“雙碳”目標“1+N”政策體系中的“1”。10月24日,國務院又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通知,對碳達峰做出了具體要求,成為第一個浮出水面的“N”?!半p碳意見”中專門提到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是,202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發展,將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這可以看作是政策導向下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親密接觸”的良好開始。
中國鋼鐵行業作為制造業碳排放大戶,在綠色設備改造、綠色運輸改造、綠色能源改造等領域需要大量資金,綠色金融與綠色鋼鐵的交集將越來越多。據專家測算,中國鋼鐵行業要想實現碳中和,在30年的有限時間內平均每年需投資數千億元,這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
首先,中國鋼鐵體量和生產結構決定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中國鋼鐵行業體量大,2020年粗鋼產量10.65億噸,占全球總產量56.7%,位居全球第一,而且90%以上的粗鋼通過長流程生產,其碳排放量占中國總量的15%左右,中國長流程粗鋼產量占世界長流程鋼產量的70.4%,中國碳排放量占世界的28%。長流程噸鋼碳排放量平均為1.82噸,短流程電爐鋼噸鋼碳排放量為0.4噸。由于中國鋼材消費以建筑鋼材為主,廢鋼資源釋放需要一個漫長過程,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能以長流程生產為主。在行業利潤方面,中國鋼鐵行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銷售利潤率長期低于工業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水平,靠鋼鐵行業自身積累實現雙碳目標很難完成,需要宏觀層面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的推動,微觀層面金融信貸的大力支持。
其次,碳中和創新技術研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找到工業化的碳中和成熟技術,都在摸索中。這意味著僅靠企業自身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國家做好頂層設計,給予支持。例如韓國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此韓國將氫還原煉鐵指定為國家核心產業技術進行開發,從2017-2023年計劃投入1500億韓元(約9.15億元)研發氫還原煉鐵法。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與液化空氣公司合作,計劃到2050年投資100億歐元開展“以氫代煤”高爐冶煉項目。所以,創新技術的研發需要不斷摸索和大量投資。
再次,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短于其他發達國家,時間緊任務重,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德國早在1973年就出現了碳達峰并延續到1990年,歐盟1979年實現碳達峰,俄羅斯1990年碳達峰,英國1991年碳達峰,美國2007年碳達峰,巴西2012年碳達峰,日本2013年碳達峰,加拿大、韓國、印度尼西亞分別在2007年、2013年和2015年實現碳達峰。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有71年、美國有43年、日本有37年,而中國僅有短短的30年。
最后,綠色金融支持鋼鐵行業“雙碳”行動前景廣闊、成效可期。盡管充滿艱辛,但中國鋼鐵企業仍然義無反顧地走在響應“雙碳”戰略的前列。目前中國寶武、河鋼集團、鞍鋼、包鋼都紛紛宣布了碳達峰和碳中和路線圖和時間節點;中國寶武成立碳中和股權投資基金,并聯合全球鋼鐵企業及生態圈伙伴成立了“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同時,很多企業不斷探索突破性低碳技術,開展氫冶煉等應用示范。例如,中國寶武在八鋼進行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工業實驗,河鋼在宣鋼建設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建龍在烏海進行年產30萬噸富氫熔融還原法生產高純鑄造生鐵項目,山西晉南鋼鐵落地運行鋼焦化聯產技術,還有鞍鋼、包鋼、酒鋼等也正在開展相關研究、實驗等。
綠色發展是系統工程,將帶動中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巨大變革。新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頭用完了,同樣化石能源時代的結束也不是能源短缺,而是技術性的革命。因此,無論是鋼鐵產業還是金融機構,都應站在歷史新高度看待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變革重塑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在生產結構巨變的狀況下,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思維模式要隨產業變革而改變。政府需要通過法律法規、擔保貼息和稅收優惠等形式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綠色化發展??梢酝ㄟ^立法、機構重組和政府采購等途徑加強綠色政策性金融業務的實施;也可以由財政支持,商業銀行為節能減排項目提供期限較長而利率較低的信貸服務。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發展綠色金融對于自身培育綠色競爭力的重要性,轉變觀念,創新綠色金融的業務模式和服務種類,提供融資租賃、項目協調、業務托管等服務模式。從綠色信貸拓寬到涵蓋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票據、綠色保險、綠色股權投資、綠色信托、綠色理財等業務領域,發揮銀行綜合金融優勢。
總之,政府監管機關應通過規劃、財政、稅收、金融手段,引導、鼓勵、支持、幫助鋼鐵企業等實體產業;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應和鋼鐵企業等實體產業抱著共贏的思維制訂措施。
在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背景下,促進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并發展綠色金融迫在眉睫。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相信在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將行健致遠。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