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要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擴展需要,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實現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需要有效匹配供給質量提高和需求層級提升,而疏通上下游產業銜接堵點,搞活市場流通是關鍵環節。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鋼鐵行業大刀闊斧去產能,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壓減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大力推進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顯著提升,一批“卡脖子”產品技術相繼被攻克,實現全國首發,乃至全球首發……經過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實施,鋼鐵供給體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置于整個產業鏈來看,還有不少難題待解,尚須協同發力。如在兩會期間受到兩會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鋼結構應用問題,受社會可接受程度低、傳統建筑施工觀念限制、產業上下游主體協同不足、鋼結構配套產品技術問題待解決等的影響,鋼結構在住宅建筑領域推廣應用受阻。再如,此前有業內專家指出,主要供應給國外先進軸承制造企業使用的高端軸承鋼卻沒有在國內被大量使用等。
這些問題表明,鋼鐵行業目前迫切需要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鋼鐵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換句話說,中國制造要與國際水平接軌,還需要整個產業鏈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加強協同創新,實現協同突破。
一方面,鋼鐵行業要基于下游需求,立足自身,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要基于下游行業消費升級等實際發展現狀,主動適應需求新變化,減少無效和低端產品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產品供給;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挖掘自身有效供給潛力;三是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提高生產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生產能力轉型升級;四是下功夫攻克“卡脖子”產品、技術,進一步提升鋼鐵供給側綠色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力促產業變革。
另一方面,鋼鐵行業還要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水平上主動作為,積極同下游行業協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一是雙方加強實時信息共享,提高協同作業度,開展有效合作,提升行業生產力和競爭力;二是雙方協同推進相關標準制定,使市場需求和產品供應銜接暢通,如在鋼結構推廣應用中,加強鋼鐵企業的鋼材產品標準和鋼結構標準規范的有效銜接,提高高性能、高效能鋼材應用率;三是雙方加大合作力度、擴展合作范圍、加深協同合作,可聯合開展產品研發、生產、應用等研究。
此外,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促進消費升級,鼓勵下游行業使用高性能國產鋼材,增強全社會對中國鋼鐵的信心,培育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產業鏈帶動作用。以鋼結構為例,我國目前鋼結構建筑面積占比僅為5%~7%,距離發達國家30%~40%的比例差距很大。建議從當前尚未大量應用鋼結構的住宅建筑等方面對推廣鋼結構給予政策支持。
“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鋼鐵行業將在繼續優化供給結構,提升鋼鐵供給體系質量的基礎上,積極與下游行業探索、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疏通堵點,助力供給質量提高和需求層級提升的有效匹配,實現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