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這是一個值得近14億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40年前的今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正是從這一天開始,“改革”“開放”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各行各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革故鼎新。也是從這一天開始,中國鋼鐵人挺立改革開放的潮頭,奮楫爭先,涅槃騰飛。
40年,脫胎換骨,滄海桑田。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鋼鐵工業裝備陳舊、技術落后,國家1/3的外匯都用來進口鋼材,為年產鋼突破3000萬噸大關曾舉國歡呼。如今,我們已坐擁8億噸鋼的年產量,連續22年鋼產量居世界第一;鋼鐵工業裝備技術水平已整體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企業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生產能力全球領先;不僅滿足了國民經濟建設對鋼鐵產品數量的需求,滿足了大多數領域對鋼材品種質量的要求,而且已連續12年實現粗鋼凈出口。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
40年,砥礪奮進,一往無前。
改革的路上,多少次“摸著石頭過河”。中國鋼鐵人“讓思想沖破牢籠”,以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實施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創舉。面對“寶鋼立項決策是否正確、是否應該下馬”的爭議,寶鋼建設者們解放思想,持續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企業改革發展持續創新的“寶鋼之路”,使寶鋼成為可以與世界一流鋼鐵企業比肩的現代化鋼鐵企業,以實際行動印證了鄧小平“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這一英明論斷;面對傳統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中政府高度集權,而企業無任何經營自主權的弊病,首鋼實行了上繳利潤遞增包干的承包制,建立了包保核到人的經濟責任體系,回答了改革開放初期國有企業改革怎么搞的問題;面對國有企業拖經濟改革后腿的窘境,邯鋼抓住當時國有企業脫困的“牛鼻子”,率先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丟掉幻想,轉變觀念,推墻入海,形成舉國聞名的邯鋼經驗,解決了國有企業怎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難題……
解放思想,破立并舉,探索創新,克難攻堅,中國鋼鐵工業改革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在中國鋼鐵人心中有著鏗鏘的共鳴。
改革開放,一條強國之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這條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當前,中國鋼鐵工業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亟待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更多企業尋路、破冰,優化行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尚有頑瘴痼疾待破,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仍須經歷新一輪的觀念轉變、壯士斷腕……
站在40年的時空節點,抬首望征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既大又強的鋼鐵現代化,仍須我們接力奮斗———
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40年上下求索,每一個閃光足跡的背后,是黨的正確領導,是鋼鐵戰線迎風飄揚的獵獵黨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在黨的十九大上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中國鋼鐵人再攀高峰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
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思想再解放,堅持改革不停頓,堅持開放不止步。鋼鐵行業要繼續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沖破一切僵化的體制機制藩籬,激發改革創新的活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鋼鐵行業要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打造創新型、引領型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出去,共同創造并分享世界鋼鐵工業進步的成果。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關口,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承改革開放的光榮傳統,敢于創新,敢于試錯,敢于擔當,“改革的步子再大一點,膽子再大一點”,向著鋼鐵強國的目標,克難攻堅,再攀高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