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到7706.9萬噸,同比下降6.1%。今年前9個月,我國粗鋼累計產量達到76847.7萬噸,同比下降3.6%,累計產量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持續擴大。
今年初以來,受需求減弱、經營虧損等因素影響,確有鋼企積極采取控產措施。不過,對于從2021年起延續至今的粗鋼產量調控政策,不同地方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呈現出不同的勢態和特點。
粗鋼產量“南增北減”特點明顯
從統計的28個省份來看,今年前9個月,有5個地區粗鋼產量同比增長,分別是廣西、廣東、福建、貴州、青海。不考慮貴州、青海這兩個粗鋼產量本就偏低的地區,廣西、廣東、福建三地在粗鋼產量已經排全國前10位的同時,同比分別增長13.1%、13.5%、15.39%,增量數據尤為顯眼。
近年來,廣西、廣東、福建三地粗鋼產量增勢迅猛。2021年—2023年,三地粗鋼累計增產2340萬噸,同期河北累計減產3926萬噸。今年前9個月,三地累計增產1141萬噸,同期河北累計減產1205萬噸。不難發現,三地粗鋼增量基本覆蓋了河北粗鋼減產規模,粗鋼產量“南增北減”特點明顯。
近些年,因鐵礦石等鋼鐵原料高度依賴進口,疊加北方地區環保壓力較大,較多鋼企在搬遷或新建產能時都傾向于沿海、沿江等水路交通發達地區,以實現成本端的優化。例如,這幾年,廣西防城港市及梧州市有幾大鋼鐵項目接連落地,廣東湛江市也有新增鋼鐵投資,福建省鋼企產線技改及新增項目穩步推進。整體來看,北方鋼企南遷,疊加南方鋼企產能新增,促使南方地區粗鋼產量擴張態勢明顯。
“南材北上”或成新趨勢
眾所周知,“北材南下”是我國鋼鐵流通行業多年來的顯著特點,這與國內鋼鐵產業布局“北重南輕”和南北方鋼材需求變化有關。這一特點往往會導致鋼材的南北價差擴大,在逐利的作用下,鋼企逐漸加大對南方市場的投資力度。然而,這幾年,隨著我國鋼鐵產業布局變遷及區域發展變化,“北材南下”特點不斷弱化,“南材北上”初見端倪,或成為我國鋼材流通的新趨勢。
自2021年國家出臺粗鋼產量調控政策以來,河北作為產鋼大省,始終保持較大的控產力度,今年初以來仍在繼續控產中,為北方地區粗鋼產量整體下降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鋼材產品結構來看,北方地區板帶材產能相對多,建筑鋼材相對少。這也是近年來北方地區鋼材價格相對堅挺的原因之一。同時,以華南地區為代表的南方地區產能迅速擴大,而建筑鋼材需求整體收縮明顯,這讓此前較大的南北價差難以為繼。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廣東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7.2%,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1%。
上海卓鋼鏈數據顯示,以遼寧沈陽和廣東廣州兩地螺紋鋼價格為例,從2020年開始,兩地螺紋鋼價差逐步收窄,甚至近兩年,南方地區螺紋鋼價格階段性低于北方地區螺紋鋼價格,北方地區螺紋鋼價格優勢顯現,促進了“南材北上”新趨勢的強化。
今年粗鋼產量或實現“平控”
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已延續了幾年,但由于地方經濟增長壓力、穩增長和促就業的需要,今年,國家層面針對這一問題只給予了宏觀定調,未在具體壓減數量上做出強制性規定。今年4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表示,2024年將會同有關方面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產量調控工作。今年5月2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強鋼鐵產能產量調控”“2024年繼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
相較于往年,今年控產政策的行政強制性有所減弱,再加上今年初以來鋼企長時間虧損,被動減產行為增多,導致今年前9個月的控產沒有激起太大水花。進入第4季度,各省份都要上交今年的控產“成績單”了。按照去年同期粗鋼產量測算,今年我國粗鋼產量大概率控制在10億噸左右,或實現“平控”。
《中國冶金報》(2024年10月29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