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蔡立軍
1月中旬~2月底,國內動力煤市場價格急轉直下,由之前的過緊向寬松轉變。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價格由最高點超1100元/噸降至570元/噸左右,降幅近50%。春節后,天氣、鐵路公路運輸條件等影響焦化企業原料煤到貨的不確定性因素減弱或者消退。鋼焦企業考慮降低成本需要,節后普遍采取降庫策略,煉焦煤采購積極性下降,給個別地區煉焦煤銷售帶來壓力,煉焦煤價格出現松動。盡管環渤海港口庫存依然高位,但由于近期動力煤期貨盤面大幅拉漲,刺激了部分貿易商的采購需求,且基于工業用電復蘇加快,日耗居高不下,煤炭需求預期偏旺,部分用戶招標量有所增加,使得煤價出現試探性上漲。3月31日,豐礦動力煤指導價,秦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725元/噸、秦港50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644元/噸。4月1日內蒙古地區礦企整體價格繼續上調10元/噸~20元/噸,市場成交情況較好。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生產走在全球前面,展現出巨大的體制優勢和經濟韌性,工業經濟增長對能源需求將起到更加有力的拉動作用;預計4月份國內煤市將整體呈現“淡季不淡”的狀態,而5月、6月份將進一步向好,價格將升中趨穩。
宏觀經濟向好拉動煤炭市場
今年初以來,宏觀經濟處于強勢復蘇階段,工業用電需求整體偏好,水泥、化工等終端行業耗煤需求相對旺盛,利好國內煤炭市場。
據了解,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1.9%、56.3%和55.3%,環比上升1.3、4.9和3.7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經濟總體延續擴張態勢。春節過后,企業生產加快恢復,3月份制造業景氣明顯回升。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PMI位于榮枯線以上,景氣面較2月份有所擴大。
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3.6%,環比上升2.0和2.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和需求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進出口重返景氣區間。春節過后,國內市場產需加快釋放,加之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繼續復蘇,3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1.2%和51.1%,高于2月份2.4和1.5個百分點,其中進口指數升至近年高點。
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有所回升。3月份,大、中、小型企業PMI為52.7%、51.6%和50.4%,分別高于2月份0.5、2.0和2.1個百分點,不同規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均有所改善。
從重點行業來看,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3.9%和52.9%,高于制造業總體2.0和1.0個百分點,新動能對制造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持續顯現。同時,兩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指數分別升至51.2%和50.5%,表明相關行業用工需求有所增加。
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3%,高于2月份4.9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從行業情況來看,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運行在60.0%以上高位景氣水平。同時,建筑業重返高位景氣區間。3月份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高于2月份7.6個百分點,升至62.3%。3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3%,高于2月份3.7個百分點,表明本月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加快。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3.9%和56.3%。
基本面、政策面多因素支撐煤價
近期,煤炭主產區安全檢查嚴格,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煤礦嚴格按核定產能供票,部分小礦供應偏緊,下游采購積極性較高,礦區排隊壓車現象較為嚴重,場地基本無存煤。榆林地區煤價上漲5元/噸~30元/噸左右,鄂爾多斯地區煤價延續漲勢。晉陜地區煤礦生產總體平穩,坑口煤價穩中趨強。
在上游煤礦嚴格限票生產的背景下,煤炭產能釋放有限。且隨著4月份大秦線春季集中檢修臨近,到港煤炭供應收緊預期增強,將帶動下游部分采購需求加快釋放。3月末,煤價繼續小幅上漲。
在當前的供需條件下,環渤海港口和二港庫存出現小幅回落,加之工業用電復蘇加快、電廠日耗高位難下,為應對5月、6月份的需求增長,下游電廠或將提前進行補庫。
同時,沿海煤炭市場行情樂觀。在港口方面,下游尋貨積極,需求向好,賣方惜售待漲,報價繼續上調,下游低價買貨困難,接貨價逐步提高,近期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在690元/噸~700元/噸左右,成交價在685元/噸~690元/噸左右,5000大卡動力煤報價在600元/噸~610元/噸左右,低硫煤成交價在600元/噸左右,后期將進一步偏強。
由于動力煤期貨價格大幅攀升,期現套利空間擴大,使得貿易商挺價情緒高漲,釋放了部分現貨采購需求,進而帶動現貨價格淡季探漲。當前,國際煤炭運價繼續走高,市場租船運力分流,后續運價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目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強降雨影響煤礦生產和運輸,提振印尼及南非等地煤炭價格;加之印尼即將進入齋月,業內人士對煤炭市場樂觀,認為國內煤炭市場將繼續趨好。
煤產業有新發展
對穩定煤市將產生深遠影響
3月25日,中國國新與中煤集團簽署了協議,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國源公司管理權正式移交中煤集團,標志著中央企業煤炭資源整合基本完成。從效果上看,退出煤炭業務的中央企業能夠心無旁騖聚焦主業發展,專業煤炭企業實現規模效益“雙提升”。從格局上來看,其改變了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分布散、同質化經營、重復建設的局面,實現了非煤主業中央企業有序退出煤炭行業,逐步形成了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格局。這對于穩定煤市起到潛在深遠影響。
截至2021年1月底,國家能源集團16個智能化煤礦示范工程已開工建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建成25個,計劃年底前建成6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已建成10個,計劃年底前建成43個;智能化選煤廠已建成5個,計劃年底前建成19個;5個露天煤礦已開展礦用卡車無人駕駛現場測試,1個露天煤礦已實現5臺220噸礦卡無人駕駛編組重載運行;已研發應用5類21種煤礦機器人。國家能源集團致力于煤礦智能化頂層設計,成立煤礦智能化建設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經驗共享、檢查督導、年度考核等工作。各涉煤子(分)公司作為智能化建設工作的主體單位,負責建立組織機構、逐級落實責任、健全考核機制、建立人才體系,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該集團各煤礦將全部實現智能化。業內專家表示,煤礦智能化必將促進煤炭生產高質量發展,也為煤市穩定發展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冶金報》(2021年4月7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