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旺成本推動
國內終端消費強勢復蘇鋼材出口回流繼續存在
雖然基建、房地產引領鋼材終端需求強勢復蘇,但市場對于像5月鋼材需求旺盛是否是疫情沖擊后集中趕工所導致的壓縮效應仍有爭議,對下半年強需求能否延續仍有疑慮,其核心分歧在于對房地產的判斷。
筆者認為,一方面,市場流動性環境持續寬松,對于房地產銷售的提振仍在弱勢傳導中。近期,房地產銷售數據已經顯示出強勁反彈,6月30個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單月同比已經修復至9.4%,1—6月累計同比增速也進一步修復至-18.5%,這對房地產行業的回款、再投資有所帶動。
從1—5月的數據來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微降0.34%,房屋新開工面積和房屋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則分別修復至-12.85%和-11.3%。在當前這樣一個房地產竣工周期中,房地產施工仍存有慣性,再疊加銷售持續回暖對新開工有所提振,預計今年下半年房地產新開工、施工累計同比增速都能轉正,對鋼材需求的帶動維持在同比4%左右的水平。
另一方面,下半年才是今年全年基建投資真正發力的時間段。1—5月基建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修復至-3.31%,以雄安建設為主的基建項目對華北地區鋼材需求的拉動效應尤為顯著。根據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1.6萬億元的同比增長,以及至少同比增長1萬億元的財政赤字規模,再疊加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發行計劃,筆者估算,今年全年(傳統)基建投資增速可能在4%左右。這就意味著下半年(傳統)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將達到8%,也驗證了下半年基建投資會拉動鋼材需求進一步發力的觀點。
至于制造業,其整體復蘇程度不及基建和房地產。根據產品出口占比的不同,修復程度也有顯著分化。比如,與國內工程項目掛鉤的挖掘機、重卡,1—5月累計產銷增速強勢增長至14.7%及12.4%,而與居民消費掛鉤的汽車、家電,1—5月累計產量同比仍為負值,并且都保持了10%以上的下滑幅度。全年制造業產銷保持負增長雖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減稅降費和產業政策的帶動下,再疊加產品出口稍有回暖,下半年制造業對鋼材需求環比仍會有小幅改善。
鋼材出口方面,1—5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2500萬噸,同比減少14.1%;累計凈出口鋼材及鋼坯1674萬噸,同比更是下滑29.7%之多。供給側改革后,我國鋼材本就因成本優勢弱化而出口持續走弱,加之海外疫情顯著且持續沖擊鋼材制品的終端需求,所以今年鋼材出口仍不容樂觀。筆者預計,出口回流問題仍將階段性地拖累國內鋼價走勢,第四季度后進口沖擊將有所走弱,全年鋼材凈出口料保持近30%的下滑幅度。
鋼鐵置換產能釋放延后短流程電弧爐調節供應
為分析鋼材下半年的供應情況,筆者梳理了各地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鋼鐵置換產能計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通過產能置換,全國計劃新建5843萬噸煉鐵產能和7193萬噸煉鋼產能,需相應退出6765萬噸煉鐵產能和8272萬噸煉鋼產能。然而,筆者發現,今年上半年實際投產的鋼鐵置換產能并不多。其中,高爐新建+復產煉鐵產能約1250萬噸,而短流程電弧爐新建產能約370萬噸,投產進度都遠低于預期。之所以鋼鐵置換產能投放集體延后,是由疫情影響工程進度、資金投入大、產能政策變動等原因綜合導致的。展望下半年,鋼鐵置換產能(尤其電弧爐產能)投放的進度會環比加快,但整體工期延后的態勢預計會延續。
我們再來看一下產能實際輸出情況。中鋼協公布的日均產量數據顯示,6月全國粗鋼日產均值已經達到293萬噸,再次刷新該數據的新高,同比去年峰值水平增長了3.6%,生鐵日產峰值更是同比增長了5%。在煉鋼利潤水平并不高的背景下,鋼鐵日均生產能力就有了如此顯著的增長,可見鋼材供應能力依然在充裕狀態。當然,進入下半年后,鋼廠環保限產和去產能的影響較上半年將有所抬升,但今年環保對于鋼材生產,尤其是對高爐生產的沖擊會明顯小于往年。
今年下半年全國鋼鐵生產能力仍將充足,也就意味著需求拉動鋼材價格大漲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否代表著鋼材供應就是過剩的呢?這其中仍將主要依賴短流程鋼廠提供鋼材邊際供應的調節,以對沖階段性需求走弱所帶來的顯著鋼材供應過剩。隨著今年新增電弧爐和轉爐的產能投放,廢鋼加工基地和貿易商的增加,全國廢鋼資源整體偏緊的格局依然難以扭轉,廢鋼價格表現會相對堅挺。這意味著以鐵水為主要原料的長流程鋼廠相較以廢鋼為原料的短流程鋼廠而言,仍將保持成本優勢,即具備靈活調節產量特征的電弧爐,仍將是調整鋼材過剩供應的主力。
總體來看,下半年鋼材市場整體處在供需兩旺的格局中,預計國內鋼材需求同比增加1.6%左右,環比上半年增加4.3%左右;鋼材凈出口同比下滑約26%,環比上半年減少約17%;鋼材供應同比和環比都預計增加2.5%左右。在這種格局下,淡季回調后,鋼材價格將重回振蕩偏強態勢,電弧爐成本仍對鋼材構成較強的成本支撐。
焦炭仍受去產能的擾動供應端依然有炒作空間
在經歷了去年多地的焦化去產能后,今年上半年焦炭供應呈現出稍微偏緊的格局。當然,與鐵礦石類似,高爐需求旺盛也是焦炭表現較強的主要原因。從目前86%左右的高爐產能利用率來看,國內高爐生產對于焦炭、鐵礦石的需求已基本見頂,但下半年整體仍會維持高位水平運營。
另外,雖然我國焦炭出口比重低至2%以下,但今年焦炭開始呈現凈出口轉變為凈進口的跡象。1—5月累計出口焦炭和半焦145萬噸,同比下降58.2%,而累計進口焦炭52.7萬噸,主要來源國為日本、波蘭、澳大利亞等。單純從冶金焦的口徑來看,6月我國已經轉為凈進口狀態。
下半年焦炭市場的核心仍在于供應端的政策擾動。焦化置換產能的投產也與鋼鐵產能類似,投放進度有所延緩。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焦化置換新增+復產的產能約有1028萬噸,慢于預期;下半年預計約2415萬噸焦化產能有待投產,但按照進度延緩的狀態評估,投產并達到滿產的狀態或延后至2021年了。而去產能計劃上半年完成了約530萬噸(還有徐州約615萬噸焦化產能待去),下半年預計仍有2925萬噸去產能任務,主要集中于10月以后。結合來看,新增焦化產能的投產影響延后,下半年去產能的擾動仍存,所以焦炭供應端仍有炒作空間,淡季稍有回調后,預計仍有上行驅動。
焦煤若要形成補漲趨勢還有待煤礦進一步減產
焦煤是上半年黑色金屬產業鏈中表現最弱的一個,供應過剩格局明顯,并且受到進口焦煤的猛烈沖擊。實際上,澳洲冶金煤出口數據顯示,1—4月出口量同比下滑2%,但出口中國的冶金煤同比大增近七成。原因在于,日本、印度、韓國等其他主要澳大利亞冶金煤進口國受到疫情沖擊顯著且持續,對澳洲冶金煤價格形成沉重打擊。澳洲焦煤價格曾一度跌至2015年年底的低位水平,近期才有所反彈。
考慮到1—5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1.49億噸,已經達到去年全年進口量的一半,所以下半年進口煤炭通關資源更為緊張。另外,疊加海外焦煤需求伴隨著制造業緩慢復蘇,下半年澳洲進口煤的沖擊環比會顯著減小。下半年蒙古煤環比將有所抬升,但目前來看利潤不佳,進口并無放量現象。按照當前水平估算,下半年蒙古進口煤的增量與澳洲進口煤的減量基本相抵,環比或稍有增量,但進一步低價沖擊的可能性較小。
國內煤礦疫情后迅猛復產,隨后一直維持高產才是造成焦煤供應過剩格局的根本原因。目前,國內煉焦煤礦利潤水平尚可,開工率仍然維持高位,產品庫存也累至高位。在這樣一個供應過剩格局下,煉焦煤礦完全依賴下游焦化廠、鋼廠階段性原料補庫才能實現小幅去庫,壓力顯著。根據前文的分析,下半年焦化廠仍有去產能、環保等因素的擾動,對焦煤的生產和補庫性需求并無增長。因此,必須國內焦煤礦主動、被動減產,才能實現焦煤價格補漲的驅動。按照往年的規律,第三季度末后煤礦將進入安全政策頻發期,所以預計下半年焦煤國內供應壓力環比上半年有所緩解。不過,要擺脫過剩格局,形成補漲趨勢,還需國內煤礦端進一步的減產動作,否則焦煤價格僅能形成弱勢上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