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生動踐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極營造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去年初,集團公司啟動了“寶武楷?!蓖扑]遴選和故事創作工作。
他們之中,有秉持報國情懷、矢志艱苦奮斗的先烈先輩,有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的黨員先鋒,有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的技術創新領軍人物,也有恪盡職守、銳意進取的勞模工匠……不同的崗位、不變的精神,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繼往開來、薪火相傳,開設《致敬楷?!穼?,陸續刊載他們的先進事跡,以榜樣力量激勵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再創新功,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凝聚澎湃力量。
一位院士的深情
“人生當勤勉為要?!?/strong>
——王運敏,中鋼集團首席專家,榮獲2006年安徽省優秀黨員、2007年安徽省勞動模范、2008年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12年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2012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工作者、2014年全國創新標兵、2016年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2020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終身成就獎、2020年安徽省杰出貢獻獎等榮譽,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與“礦”結緣 鐘情相守
上世紀50年代,王運敏出生于安徽宿州碭山,這是全國聞名的產梨之鄉,然而那時候的歲月卻不是那么“甜蜜”。很難想象,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鋼集團首席專家,曾當過農民、供銷社營業員、鄉村教師,還當過生產隊長,主持過一村春種秋收。
艾青的詩里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彼時目睹家鄉落后的狀態,年輕的王運敏苦苦地思考著,強烈渴望能找到一把“改變”的鑰匙——改變家鄉貧窮的面貌,改變國家落后的科技。
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王運敏如愿考取江西冶金學院采礦專業,此時與“礦”結緣,一生鐘情相守。他緊握國家分配的這把“鑰匙”,從此便扎根礦山研究不挪半步。青山為鞍、井坑為馬,承載著他的奮斗歲月,寄托著王運敏為國效力的深情厚意。長途跋涉幾十個小時到工地,沒有座位他就鉆到車座底下睡覺。采礦現場離不開技術人員,他急得抱著兩歲半的孩子到工地指導?!澳菚r候工資也就幾十元一個月,從未想過收入是多是少,只想吃飽肚子趕緊干活,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測量數據做實驗,幾個月不回家是常事,我沒感到苦與累,很快樂很幸福地就過來了。”每每回憶往昔,他都是這般自豪且留戀。
作為差不多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的科技人,他深知,中國大部分礦產資源“家底薄弱”,約三分之二的戰略性礦產供應處于全球劣勢地位。正是胸懷強烈的行業使命,從青蔥歲月到花甲之年,他一直跋涉在高山激流與雪地戈壁的“礦業長征”途中,從“六五”“七五”“八五”一直到“十四五”,從國內到國外,“哪里有礦、哪里就有我”“國家缺什么、國家需要什么、我就鉆研什么”,他緊握“改變”的鑰匙,努力為祖國的礦產資源開發分憂效力。
豪情征戰 不知疲倦
王運敏在國內首次創建了露天礦陡幫開采技術體系,實現了從“緩幫”向“陡幫”的行業跨越;他研發的陡坡鐵路運輸系統,解決了行業瓶頸問題,使我國深凹露天礦鐵路運輸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建成國內首座大型無廢鐵礦,為祖國鐵礦資源綠色開發樹立了樣板;他主持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設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創直接經濟效益上百億元。他在國內最早關注采礦對環境的“擾動”,努力研發將露天開采、地下開采、尾廢處置、環境保護、綜合治理集于一體。從安全開采到高效開采,再到綠色開采,他的成果覆蓋露天礦整個生命期,在我國95%以上的金屬露天礦推廣應用,被載入“采礦設計手冊”“高校教科書”,并且走出國門,推廣到巴西、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
當前,我國大部分金屬礦產資源的供給面臨更加嚴峻形勢,礦產資源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王運敏更覺使命重大、責任迫切,他率領團隊從頂層設計角度,聚焦礦產資源綠色開發與綜合利用,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構建了基于時空數據礦產—經濟—環境大數據平臺,實現長江經濟帶各類型礦產—經濟—環境數據時空查詢;構建了資源集中尺度的耦合協調度評價體系,創設礦產資源持續度—經濟貢獻度—環境友好性耦合度核心計算模型;他奔走相告,聯合業內多位院士向中央提出了“基礎原材料礦產資源找礦勘查與開采重大項目建議”,得到了中央的認可;承擔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重大項目“非能源礦業開采2040年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將國家戰略方向、行業基礎、世界科技信息、行業發展趨勢等多重因素進行耦合研判;為加速知識成果轉化,他每年都牽頭主導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組成的創新戰略聯盟,精準把脈開方,解決礦山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蓖踹\敏院士以戰士的豪情在“礦業長征”途中不知疲倦地征戰,攀登科技高峰時,他是凌厲的,然而生活中卻是溫柔的。他倡議設立“王運敏院士獎”,激勵年輕有為的科研人員,精心指導培養他們快速成長;只要是需要他出面協調的科研項目,即使偶感風寒感冒咳嗽,他也會親臨現場;也許是因為王運敏院士更懂得資源的珍貴,遇到出差時間長,他會細心地裁好一塊方方正正的白紙覆蓋住辦公室空調面板,提醒后勤人員勿開空調造成浪費;平易近人的他,很照顧身邊的人,即使是對送開水來的工作人員,哪怕他正在打電話,也要按住話筒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偶見他在那個酷暑的中午正發動車子回家,花白的額發被汗水浸得貼在臉上,問及原因,他笑嘻嘻地回答:“我要是不回家吃飯,老太婆就隨便糊弄一下,我中午回去她就好好燒飯吃啦?!贝藭r看這個在科技戰場叱咤風云的人,竟就是個普通的老人、一個相濡以沫的深情的老伴……
對家的深情,對人的深情,對“礦”的深情,對“國”的深情——皆是因為“對這塊土地愛得深沉”。這是以王運敏院士為代表的這一代知識分子心底最樸素、最執著的動力,因為愛得純粹,所以不講條件,因為愛得深厚,所以熱烈而一往無前。愿我們都懂得這份“深情”,并傳好接力棒,將這片大好河山建設得更加溫柔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