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碧波萬頃的海洋深處即將出現一條鋼鐵“蛟龍”,深度支撐我國海洋戰略。12月3日,記者從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獲悉,由該院研發、鞍鋼股份中厚板事業部鲅魚圈中厚板廠5500生產線生產的厚度31.8mm深海管線用高應變L485M鋼板實現全球首發。該產品問世后,有望在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環境下服役,刷新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1542米的歷史紀錄。
深海油氣輸送管線作為海洋油氣集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海上油氣田開發與生產不可或缺的生命線,也是最安全、最經濟、最環保的油氣輸送方式。但由于深海管線需要承受極高水壓和海洋暗流等多種復雜惡劣條件,所以對產品的性能指標要求異常苛刻。
“L485高應變管線鋼板及JCOE鋼管制造技術”作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研發成果完美契合了深海油氣輸送管道的技術指標要求。高應變L485M鋼板成功應用于大厚徑比(厚度/管徑0.0569)深海油氣輸送直縫焊管的制作,并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評價。
在尺寸規格方面,該產品厚度達到31.8mm,所制鋼管厚徑比超過0.056,而在此之前,國內外高級別直縫埋弧焊管的厚徑比鮮有超過0.050的情況。性能指標方面,該產品屈強比低于0.80,均勻延伸率超過10%,應變硬化指數超過0.11,而且兼具良好強韌性,完全滿足制作深海油氣輸送管道的需求。同時,在機理和關鍵技術研究方面,針對深海管線用鋼的技術特征,鞍鋼集團深入開展了深海高應變管線用鋼強韌化和塑化物理冶金學原理的系統性研究,形成了強-塑-韌化匹配設計及控制、微觀組織細化和多組元精準調控、形變滲透和均勻化控軋控冷、高熱輸入條件下焊接接頭強韌性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
加快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踐行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海洋能源的開采、利用,離不開海洋開發裝備技術的蓬勃發展。五年來,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扎根廣袤的藍色國土,瞄準技術瓶頸迎頭趕超,在“走向深藍、挑戰極限”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相繼研發出亞洲最大輸油管線用鋼、“藍鯨1號”用鋼等一批科研碩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管線鋼作為該實驗室的“明星”產品之一,將為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從設想變為現實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