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鋼煉鐵廠7號高爐近3年入爐焦比偏高,2018年平均水平與行業最優水平比,差距25kg/t,排名第8位。燃料比與行業最優水平比,差距18kg/t,排名第8位。8號高爐近3年焦比雖有進步,但2018年平均水平與行業最優水平比,差距29kg/t,排名第11位。燃料比與行業最優水平比,差距17kg/t,排名第3位。
面對差距,韶鋼煉鐵人知難而進,深入開展“提煤降焦”專題攻關:
他們充分利用智慧中心大數據、操作模型的支撐作用,加強核心技術(氣流模型、質量與爐況的對應關系)研究;梳理各類工藝、質量參數,建立順行“氣流模型”;強化高爐邊界條件管控,強化工序服從,發揮協同效益;建立高爐長壽機制,完善事故應急處置,防范風險;對攻關過程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建立處置預案;建立日常操業評價機制(操業會、員工積分管理、異常分析機制、及時糾偏等);建立質量(燒結礦、焦炭、噴吹煤)保障機制;完善雨季生產預案,CDQ檢修焦炭水分控制方案等,應對各類不利影響。
他們加強績效導向,嚴格“積分制”管理,管理人員每天對各高爐打分,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對爐長績效考核上不封頂,下不保底;讓員工的付出與收入掛鉤。
煉鐵廠一直致力于打造煉鐵“精品早會”,將生產、成本、質量目標分解成一個個指標,每天監控運行,及時糾偏,凡不達目標值的,開展“天天讀”。如質量類指標,韶鋼高爐創造性新增了“堿度”、“鎂鋁比”、“亞鐵”命中率,“焦炭粒度組成”等指標,并探索與爐況的一一對應關系,不斷收緊、優化內部質量目標。
攻關實施過程中,煉鐵廠對高爐生產碰到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
——頻繁出現噴吹煤含雜物堵槍現象。這是個老大難問題,噴吹煤中含有稻草、噴膠等用來封堵車門的雜物,一旦進入噴吹系統,就會造成煤槍堵塞現象。隨著“提煤降焦”深入開展,噴煤量越來越大,堵槍問題就越發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煉鐵廠重新梳理了清雜過程,從原來“卸完再清”模式改為“邊卸邊清”模式,并且將堵槍次數作為作業區的關鍵績效指標,通過績效導向,促進了作業區清雜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隨著噴煤量的增大,風口小套被磨穿的現象增多。煉鐵廠一是強化高爐配管工對風口、煤槍的管理,梳理落實風口、煤槍專項檢查制度,建立專門臺賬。二是開展技術攻關,對風口煤槍的結構、插入角度等進行適應性改善,提高煤槍的抗磨損能力。
——原燃料質量檢測數據與爐況很難對應,問題根源難以定論。為解決此問題,煉鐵廠一是強化“以高爐為中心”、“工序服從”工作機制,強化工序協同,當高爐爐況出現波動苗頭時,各工序都必須從自身查起,努力改善各項質量指標,支撐高爐。二是嚴格工藝操作,以控制壓差、保證風壓穩定為主,操作上密切關注其趨勢,用好風溫、濕份和煤量調節手段,做到早動少動。三是加強對爐溫把控,確保物理熱中、上限水平,加強熱負荷管理,盡量減少熱負荷大幅波動。四是高爐爐前強化鐵口操作,值班工長提高與調度兌包協調的溝通頻次,確保爐內渣鐵及時出凈,促進高爐爐況順行。五是自己動手,檢測入爐礦、焦的粒度組成,幫助判斷入爐原材料的質量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隨著冶煉強度的提高,高爐側壁溫度異常升高現象增多。煉鐵廠一是堅持“安全第一”理論,全面梳理事故防范、應急處置預案,一方面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另一方面,極力確保1.80—1.85萬噸的生產平臺穩定。二是開展高爐長壽專業管理,重點是對鐵口的維護、炮泥的使用、爐體縫隙的澆注等管理。三是針對6號高爐側壁溫度持續高位運行,不適合持續提高冶強,煉鐵廠務實轉向“提高塊礦比降成本”項目攻關,使爐況基本穩定,日產保持在3400t左右。